1974年,秦陵兵馬俑破土而出,震驚中外。1976年,秦俑坑中的兩件陶俑和一匹陶馬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青銅器展”在日本東京展出,拉開了兵馬俑出境展覽的序幕。到2023年底,秦兵馬俑已經走過49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277次展覽。為了記錄這段歷史,吳海云、田靜編著了《秦軍出巡——兵馬俑外展實錄》一書(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版)。書中如實反映秦兵馬俑在海外舉辦展覽的史實,旨在用文物展覽講述中國故事。
一、完整記錄秦兵馬俑外展的歷史
《秦軍出巡——兵馬俑外展實錄》是一本完整記錄秦兵馬俑在海外舉辦展覽的專著,題材珍貴,資料翔實。書中采訪了300多位參加展覽籌備、文物布展、開幕活動和學術研討的工作人員,參考展覽圖錄與宣傳手冊等資料,用文字記錄中國文物在境外展出實況,用550張實景照片定格歷史瞬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兵馬俑外展背后的故事。
秦兵馬俑展覽每到一處,觀眾人數都遠遠超過主辦方的預估,使秦兵馬俑成為世界人民熟悉的中國文化形象。展覽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深入研究文物內涵,主辦方在每次展覽中都安排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展覽圖錄,收錄展品介紹和學術論文,進一步擴大了秦兵馬俑的影響。學者之間跨國交流以及參加各種論壇活動、教育團體組織的跨國學習以及公民個人的旅行等傳播的內容和形式豐富靈活,越來越受到當地民眾的認可。
二、真實反映秦兵馬俑外展的盛況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秦兵馬俑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是秦文明的集中代表。威武的軍陣、寫實的雕塑、千人千面的形象,展現了秦文化的崇大尚多和嚴謹務實!肚剀姵鲅病R俑外展實錄》記錄了秦兵馬俑在各地受歡迎的盛況:展覽期間,以秦俑頭像為主設計圖的海報在城市主干道、公交地鐵站隨處可見,博物館周邊張貼兵馬俑巨幅海報,文創產品以兵馬俑為設計靈感,展覽圖錄多以兵馬俑為封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鮮明的辨識度,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書中根據采訪展覽當事人的手記,記錄了展覽中的感人細節:
1976年11月,秦兵馬俑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在菲律賓展出時,一位老先生看過展覽后,激動地逢人就講:“我真想立刻趕到中國,到這些文物的故鄉去看更多的文物!币晃80多歲的老太太被特別允許近距離觀賞秦俑坑出土的武士俑,她高興地對隨展人員說:“這是終生難忘的經歷!”1983年,秦兵馬俑在菲律賓展覽時,一位作家參觀后在留言簿上寫道:“從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珍品中,我看到了中國歷史的一角,欣賞到秦代雕塑藝術家和工匠的聰明才智和美好的想象力,發現了無與倫比的中國文化。”1985年在美國洛杉磯展覽期間,有350家報刊發布了展覽消息,洛杉磯主要街道上布置了100多個新聞宣傳櫥窗,有38家電視臺、廣播電臺開辦專欄報道展覽資訊。1986—1987年,秦兵馬俑在新西蘭展覽期間,《新西蘭先驅報》記者麥克拉馬發表文章說“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擴大了世界藝術的眼界,真了不起!”1990年8月到11月,“長城那方——中國秦始皇和他的秦俑軍隊”在西德多特蒙德市展出時,《法蘭克福周報》刊登文章說“中國文化正在這里放射著燦爛的光輝”。2012年,“中國秦兵馬俑展”在紐約舉辦時,紐約時代廣場廣告屏循環播放秦俑展海報,一對到紐約旅游的姐妹看到海報后,當即調整行程去參觀。兩姐妹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說:“展覽太令人驚嘆了,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2018年,“秦始皇和兵馬俑展”在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展出時,因前期宣傳力度大,周邊地區的民眾聞訊紛紛前來參觀,總計有61.1萬人參觀,遠遠超出主辦方對45萬觀眾的預估,創造了單次文物展覽在利物浦市參加人數的最高紀錄。
三、文物外展講好中國故事的范例
文物展覽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秦兵馬俑是中國古代寫實主義藝術達到成熟的標志,表現為一種宏大的美和靜穆的美。秦兵馬俑在中國美術史、軍事史、科技史等方面,均具有獨特的價值。陶俑陶馬的整體造型、神韻處理、細部刻畫等都把握得恰到好處。尤其是陶俑的服飾、表情、發髻等,是秦代社會的真實影像,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審美取向。2024年是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文物工作者持續開展秦陵秦俑文物的發掘研究與保護修復工作,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新的歷史時期,散發出歷久彌新的魅力,成為文物外展的首選展品。
1995年在德國展覽時,媒體評價說“秦俑展使中國文化周達到高潮!”2000年在法國展覽時,主辦方評價說“展覽是中國文化季活動的重頭項目”。2017年,“秦漢文明展”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時,深受各界歡迎,被稱為最重要的中美文化交流項目。
為了寫好這本書,兩位作者20多年來持續關注秦兵馬俑文物展覽資訊,訪問當年參與展覽籌備洽談、文物包裝運輸、展覽新聞發布會及開幕式、展覽現場文物保護、學術研討會等相關人員350人,積累了300多萬字的采訪手記和2000余張有關展覽的照片,為學界提供了秦陵兵馬俑外展的第一手資料。
總之,這本書是一本具有檔案性質的專題工具書,圖文并茂,通過對兵馬俑歷次外展的全過程的記載,不僅有利于研究闡釋秦陵秦俑文物內涵與價值,更有助于了解兵馬俑外展在中外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作者:徐衛民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