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總結百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把握百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發展趨勢,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現實需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緊密結合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思想和有力舉措,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是確保高等教育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必然選擇,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是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由馮剛教授領銜,重慶交通大學教師團隊負責編寫的《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立足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背景,突出高校視角,深入研究了建黨百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歷程。本書的研究視角新穎、學術觀點鮮明、研究方法獨到。從整體上看,本書體現了歷史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系統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顯著特征,為讀者清晰勾勒出建黨百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本書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基礎上,精準把握歷史節點,系統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脈絡、深入總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基本經驗和規律,聚焦學術前沿動態、立足時代發展之訴求,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進行了前瞻性展望,體現了前瞻性與創新性的統一。本書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統研究,在查閱大量歷史文本和檔案文獻的基礎上,采用縱向歷史維度和橫向專題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分析研究了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發展、成熟、完善的歷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書是一部研究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的力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值得廣大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學、管理等的相關人員研讀。
《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對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歷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增強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理論自覺,并且體現了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實踐遵循。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把握、領悟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及其發展脈絡,而且有助于增強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主體能動性,更加積極探索、認識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也進一步彰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效能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組織合力的客觀需要。同時,本書的出版也將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發展。
本書采用史論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經驗及展望。本書圍繞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目標任務、方針政策、內容方法、學科建設、課程體系、實踐育人、文化育人、過程管理、領導體制、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首先,本書對于不同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和方針政策進行了系統梳理,從宏觀層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脈絡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經驗及規律,呈現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宏觀歷史邏輯。
其次,本書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環節進行內容方法、學科建設、課程體系、過程管理、領導體制和隊伍建設的深入研究,系統剖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中各環節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啟示。以史為鑒,對內容方法和課程體系的研究有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資源,構建了“大思政”新格局,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架構,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對于學科建設的研究有助于推動新時代學科建設范式創新,促進學科高質量新發展。對過程管理、領導體制和隊伍建設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構建“三全育人”導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機制建設和隊伍保障。
再次,本書就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兩大主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從高校實踐育人的探索歷程、政策演變及重大事件進行分析總結,以高校文化育人在啟迪學生道德教化和價值引領為切入點,進行文化育人的系統梳理和分析。
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成就輝煌。而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帶來新挑戰、提出新要求。本書立足于把握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規律,為思想政治教育開拓創新的發展局面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建黨百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歷史性、系統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其研究內容和范圍較為廣泛,研究中涉及的部分內容仍有后續進一步挖掘和研究的空間。
(白顯良 作者系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