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曾/著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將于2021年11月出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英語系助理教授菲利普·曾(Philip Tsang)的新書《廢棄的帝國:20世紀英國文學中不合時宜的歸屬感》。該書作者認為,大英帝國末期的現代主義文學挑戰了關于祖國、遺產和社群的傳統觀念。
曾經的大英帝國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產和各種難以舍棄的情感。通過考察喬伊斯、奈保爾、亨利·詹姆斯、多麗絲·萊辛等知名作家的作品,該書作者發現了大英帝國衰落前夕出現的一種“挫敗依戀美學”(aesthetics of frustrated attachment)。這些作家被夾在擴張的英國性(Britishness)和排外的英格蘭性(Englishness)之間。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質感豐富的世界,并與這個世界產生了深度的身份認同。然而,他們想象中的文學英格蘭凝固于時間之中,與帝國衰落的現實格格不入,進而使他們在寫作中展現了未完成的依戀、矛盾的愿望和遲到的交流。他們的作品呈現了從殖民到后殖民、從帝國到現代國家、從被統治者到公民的線性發展。基于有關情感和時間性的大量研究,菲利普·曾認為,大英帝國作為一種愿望結構存續的時間,比其政治生命更長久。
該書揭示了一種獨特的歸屬感模式,其探討的問題包括大規模地緣政治變化如何在文化依戀和政治歸屬感層面上產生影響,文學閱讀如何建立或動搖關于“我們是誰”的敘事等。這些問題不僅引發了帝國時代英國作家的思考,還將在今天繼續產生影響。(王悠然/編譯)
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