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澤華庭小區位于玉溪市區,是一個居住著2000多人、四棟高層住宅的城市居民小區,周邊匯聚了各類批發市場,面臨著人員成分復雜、服務項目較少、醫療資源匱乏、商業配套不足、停車位配比不夠等問題,該新型居住單元具有社會普遍性和治理實踐意義。
為了打通政協服務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推動群眾自發解決身邊“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滿意度。紅塔區政協踐行主動想、扎實干、看效果的“三部曲”,創新“政協委員聯系點”工作模式,在溪澤華庭小區創新實施院壩協商“幸福溪澤”基層治理試點,建立協商議事、招商進家、志愿服務、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機制,構建政協組織+黨支部,以及業委會、物業、企業、高校、社會組織等多元協同的“初心合伙人”治理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讓委員履職更貼近群眾更接地氣,讓群眾反映訴求渠道暢通、便捷、高效,努力讓老百姓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可知、可感、可觸及,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
一、暢通信息渠道,架起社情民意“連心橋”。
政協委員聯系點的設立讓政協委員來到群眾身邊,成為連接政協與群眾的堅實橋梁,與黨委、政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圍繞中心工作,廣泛凝聚共識,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作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獻智出力。為傾聽群眾呼聲,在溪澤華庭小區業主微信群設立24小時響應民聲“小管家”,開通實時互通“溪澤信箱”小程序,在“溪澤集市”開設委員服務點現場收集社情民意,掌握群眾需求和關切,推動問題解決,有效增進了群眾對政協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今年7月,部分居民通過“小管家”反映家中信號不好,及時聯系移動公司上門查勘,幫助居民解決該問題。委員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小區消防應急演練、清洗地墊沒有工具等社情民意問題,第一時間召開民主協商議事會研究討論后,及時開展以家政服務、應急演練、通信服務為主題的“溪澤集市”為民服務活動,回應和解決居民合理訴求,將家門口的便民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二、構建共治格局,開啟協商議事“直通車”。
居民的廣泛參與是實現社區治理從“政府管理”向“居民自治”轉變的重要途徑,逐漸完善小區民主協商議事機制,充分發揮業委會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引領業委會參與基層治理、融入基層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在紅塔區政協具體指導下,政協委員作為小區民主協商議事機制“召集人”,按照“每月一議事、要事及時議”原則,因地制宜、居民發起、議事先行、群策群力、分類施策、穩步推進,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聘請專家學者、機關干部、基層主官、志愿骨干、媒體記者擔任民主協商議事指導員,指導小區規范有序開展民主協商議事。選聘公道正派、熱心公益、身體健康的居民代表擔任“督察員”,對小區日常管理情況、運轉秩序、安全排查、活動開展、社情民意等進行巡查。聯合紅塔區人民法院成立“好商量調解工作室”,開通專用調解電話,聘請專業律師、黨員代表、政協委員、基層代表為首批調解員,為實現多元化解糾紛提供人才支撐,將鄰里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將民聲直通車開進居民心里。
三、健全服務體系,打造多元協同“綜合體”。
針對小區物業資源有限、服務內容較少的現狀,業委會作為管理主體,物業公司擔負運營實體,整合各類資源,凝聚各方力量,進一步提升組織、服務和“造血”能力,成立“幸福溪澤”綜合服務中心統籌協調居民所求、商家所急、社會所需。通過一對一走訪、面對面協商,與愛爾眼科、圣愛中醫、中石化、移動公司等30多家企業達成了“招商進家”合作,引進燃氣加注、通訊保障、財險產險、醫療保健、普惠金融、家政服務、居家養老等130多個民生小項目,實現一站式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能辦事、好辦事、辦成事。同時,每月舉辦一期“溪澤集市”,組織入駐商家、單位、社會組織開展服務活動。招引“玉溪源悅堂診所”進駐小區,實現居民“小區就醫、居家康養”的醫養服務愿望,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獲得紅塔區政協資金補助,被納入“云嶺新階”公益基金項目支持。
四、聚焦關鍵小事,跑出為民服務“加速度”。
溪澤華庭小區60歲以上老年人有200余人,兒童70余人,“幸福溪澤”基層治理項目聚焦小區“一老一小”群體新需求,圍繞“幼有所育、老有所養”開展為民服務。“溪澤集市”為居民提供了看牙、看眼、磨刀、剪頭發等百余項專業性、個性化服務,針對獨居老人、殘障人士、重癥患者等特殊群體,鄰里結隊開展“窗簾之約”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關注窗簾開合情況傳遞約定信號,安排樓棟保潔、安保人員定期走訪巡查,實時關注老年人平安健康。組織孩子們開展“垃圾不落地 小區更美麗”文明有禮活動,倡導文明風尚,促進鄰里和睦。采取“圖書漂流”方式,居民將家里閑置的100余冊圖書共享出來,在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了“共有精神家園”。與紅塔區書法家協會合作,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主題書畫展,以展帶售為“幸福溪澤”基層治理項目籌措公益金。與玉溪師范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團聯動,開展中華古典詩詞講解誦讀及普通話推廣活動,增強社區居民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五、辦好民生實事,創新基層治理“新楓橋”。
截至2024年12月,“幸福溪澤”基層治理項目累計召開民主協商議事會11次,開展“溪澤集市”集中為民服務活動10期,“好商量調解工作室”調解矛盾糾紛6起,“小管家”“溪澤信箱”“委員服務點”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47條,提供服務內容130余項,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居民們紛紛表示,通過搭建議事協商、為民服務、糾紛調解平臺,群眾的需求和關切得到了及時回應和關注,由自治和法治促進了德治落地見效。《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紅塔區溪澤華庭小區“溪澤集市”開市》《云南玉溪:新時代文明實踐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紅塔區:以民為本踐初心 為民履職辦實事》等10余篇文章,被中央、省、市、區等30余家媒體平臺采用,廣大群眾對“幸福溪澤”項目的知曉率、認可度、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為院壩協商助推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紅塔區政協以緊密的聯系凝聚人、以廣泛的協商團結人、以示范的行為帶動人,把“協商在基層”與“服務為民”協同融合實體化推進,在溪澤華庭小區“幸福溪澤”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中,緊扣黨政中心工作、聚焦群眾關切、緊貼民生熱點,通過緊密聯系群眾、創新協商載體、健全服務體系、聚焦需求重點、辦好民生實事等管用舉措,實現“小事快速解決、大事共同協商”,將鄰里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有效推進了城市小區基層治理“新楓橋”的建設,成為新時代政協引領動員群眾貢獻智慧力量、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奮斗目標的生動實踐。
(作者: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