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庫評價是推進新型教育智庫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依托和有效手段,其科學性、豐富性與延展性將積極引導各類教育智庫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教育智庫評價研究工作要從源頭上規劃高質量、高效率、高思想和高規格的戰略格局,細化戰術策略,打造有機、多樣、包容的教育智庫“引擎”,促進各類型教育智庫穩步發展。
強化機構資源建設。國內各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憑借自身較強的學術影響、權威的信息形象和深厚的研究功底,在教育智庫評價研究方面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不過隨著全國教育智庫的不斷增多,對很多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而言,人才、資金和信息等資源面臨嚴峻挑戰,原有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的規劃設置已不能完全跟上新型教育智庫發展的步伐,不匹配、不兼容、不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出現了一些同質化的咨政內參。由此導致部分教育智庫資源使用效率較低,產出成果的效用也未能實現最大化。在未來理念、模式、技術和方法更新迭代的驅動下,應進一步擴充全國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隊伍力量,培育教育智庫評價領域的示范科研機構,推廣優秀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經驗,優化教育智庫評價指標。通過提高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預算,完善人才引入、培養和激勵機制,研發科學高效的平臺與應用,鞏固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強勢項目,不斷提升專業性、加強細分化,打造教育智庫評價研究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各教育智庫評價科研機構應堅持本土化發展方向,自覺肩負起評價體系的變革與創新研究。
重視專業人才培養。人才是推進教育智庫評價發展創新的第一要素和強大動力,教育智庫評價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依賴于專業的評價人員。完善教育智庫評價體系,要重視對教育智庫評價人才的培養。具體來說,應著力提高教育智庫評價人才的政治敏感度、研究學術性以及技術專業化,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科學培養體系,打造具有聚合力的多元矩陣人才網。相比學院派作風,對教育智庫評價人才的培養除了關注理論素養和學術能力,更需側重方法訓練和實踐引導。教育智庫評價人才要擁有創新意識和戰略思維,熟悉新時代教育智庫發展的規律,且能將教育學、文獻情報學等學科理論和智庫運營、公共政策實踐等應用研究融會貫通。另外,評估亦是提升教育智庫評價人才質量的重要途徑。對教育智庫評價人才的評估不能只依托類似職稱、科研等程式化機制,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唯學歷”和“唯論文”的桎梏,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養出理論扎實、基礎知識過硬的教育智庫評價人才隊伍,聚力攻堅、發揮所長,促進教育智庫評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質變。
推進學科融合聯動。目前,我國教育智庫評價研究領域呈現的學科范疇過于狹窄,這種現象可能導致教育智庫評價研究的視角不夠廣闊、學術知識體系不夠健全,最終影響產出成果的科學性、完整性以及有效性。教育智庫評價研究想要實現突破,必須要打破教育智庫評價研究的學科邊界,走出學科局限、促進學科融合、加速學科聯動,加快建立多學科協同合作的研究團隊,吸納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型人才,在多學科的交流碰撞中互相促進。這樣既有助于凝練科學化的教育智庫評價方法,也有助于培養兼具理論素養和跨學科視野的復合型教育智庫評價人才。另外,不能簡單仿效國外的教育智庫評價研究體系和研究方法。只有不斷推進學科的積極融合,立足中國教育實際,將新型教育智庫的發展要素與各項功能作為有機整體來看待,打造新型教育智庫評價的核心競爭力,以全球化視野推進教育智庫評價體系的集群化建設、協同化發展、系統化構建,才能逐步提升我國教育智庫評價的國際話語權。
關注遴選熱點議題。教育智庫評價研究要求研究者有超前的議題設置能力,擁有持續的創新能力,且有必要了解對應的輿情監控機制。面對熱點問題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要加大引導力度,搶占輿論的主動權與制高點。所以,教育智庫評價研究也要關注對熱點事件、熱門問題的追蹤,并向新型領域滲透。將遴選熱點議題選項納入教育智庫評價研究中,能夠引導各層級教育智庫評價研究走向實戰化,培養教育智庫評價研究求真理、看實事、挖好料的精神。教育智庫評價通過理論研究為政策提供合理化、科學化的解釋,為執政戰略和國家建設提供參考性、可行性建議;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對比研究為國家發展方向提供前瞻性展望,對即將面臨的挑戰作出預判。這就需要鼓勵教育智庫評價研究者,針對熱點事件從專業角度提供現狀和趨勢分析,糾正輿論偏差,引導正確的大眾價值取向,借助熱點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打造行業有機生態。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態幾乎是所有科學評價體系的一項重要目標?茖W合理的教育智庫評價體系有助于打造健康的行業規范,驅使不同類型教育智庫把握發展要義、實現自我完善、擴大對外影響和提升價值產出。教育智庫評價事關教育智庫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智庫建設導向。評價導向應立足國家教育大政方針,堅持服務本土教育智庫發展需要,重視學術成果產出在政策轉化上的高度可行性;客觀衡量投入產出比,避免評價結果受到主觀因素的干擾和方法不當的影響;秉持跨學科、多角度、全過程的評價標準,重視行業間的交流互鑒,合理選擇計量指標和評價要素,保障評價流程的嚴謹性和評價指標的全面性。確保研究成果合理、合法、合規,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脈搏,找準契合我國教育智庫評價發展的技術路線,逐步構建適合新型教育智庫評價的生態模式,同時借助多元媒體平臺擴大傳播力度,致力于以科學高效的本土教育智庫評價體系推動新型教育智庫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青年項目“中國教育智庫評價體系研究”(EGA18045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