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中國: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學闡釋
中國歷史研究院編著
科學出版社 2024年5月出版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召開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的工作部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所內知名專家,利用豐富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對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進行了考古學闡釋。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目前從考古學角度闡釋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入、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彰顯了考古學的時代價值,使考古成果得以服務于時代和人民所需。該著作開篇為總論,主體部分的五個章節分別闡釋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結尾附編后記。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可作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和認識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參考讀物。
2、彩陶之路——考古所見早期東西文化交流和亞歐世界體系
韓建業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
該著作堅持早期東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客觀立場,利用亞歐大陸各地發現的大量考古實物材料,較為深入、系統地闡釋了距今5000多年以來的早期東西文化交流和早期中西文明互鑒過程,提出“ 彩陶之路 ”“ 彩陶時代 ”的概念,認為以彩陶為代表的早期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為“ 絲綢之路 ”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中國的彩陶、黍、粟等逐步向西傳播的同時,源自西方的黃牛、綿羊、山羊、小麥、青銅和塊煉鐵技術、馬拉戰車等也傳入中國,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和早期發展注入了活力。
3、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張海鵬主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
該著作以近代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爭取國家獨立和爭取社會進步即現代化——為基本主線,全面系統地敘述了1840—1949年這110年的中國近代歷史。該著作以政治史、革命史為主干,但不局限于政治史、革命史的范疇,而是有機地結合了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等專題史內容,以及邊疆民族地區的歷史發展情況,多角度、多層次地呈現了近代中國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在總結既有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搭建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近代史框架,為進一步開拓中國近代史研究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學術基礎。
4、中國式現代化簡史
當代中國研究所著 李正華、宋月紅主編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23年12月出版
該著作系統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奠基、開創和發展。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主線和脈絡,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展開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新中國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必然。該著作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運用大歷史觀,將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融合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深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同時創新國史研究理論與方法,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史綱
白春禮主編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牽頭組織編寫
科學出版社、龍門書局 2023年12月出版
該著作是對1949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系統研究成果,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別以通史綱要與重大科技成就專題的形式,梳理了新中國科技發展的宏觀脈絡,深入剖析了科技政策與體制、機制的發展歷史,總結了70多年來重大科技成就的形成與意義,展現了國際環境下科技、教育與社會經濟文化的互動關系,反映了國家科學技術體制與戰略布局的演進,探求了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性特征。通過史論結合的專題研究,分析了國際背景下的科學傳播與科學發現、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以及科學、技術、教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的相互作用,探討了現代科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與世界文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該著作向讀者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技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揭開了一幅中國科技事業在70多年發展中總體上完成從“ 傳統 ”向“ 現代 ”的轉型,部分領域實現從“ 跟蹤 ”向“ 跟跑 ”“ 并跑 ”“ 領跑 ”的轉變,并正邁向高水平自立自強,不斷創造奇跡、持續走向輝煌的宏大歷史畫卷!它為我們理解中國科技發展歷程提供了深刻的視角,也為未來的科技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6、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 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編寫 楊共樂主編
人民出版社 2024年3月出版
該著作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生動講述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闡發并講明“ 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 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 ”“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 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該著作以“ 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為主題,選取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中的100個話題,以史為據,史論結合,深入闡釋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剖析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趨勢。該著作在注重歷史事例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同時,立足中外比較,在同一歷史時空的坐標上,既講清中華文明的重大成就,也介紹世界其他文明的發展狀態,以文明比較的視角,分析中外文明發展的共同性和差異性,闡明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該著作行文流暢,觀點鮮明,融學術性、知識性與可讀性于一體,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學者的敘事風格,是繼《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之后又一部深入闡發中華民族共同體道理、學理和哲理的精品力作。
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
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