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長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研究》
肖衛東 杜志雄等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小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穩增長、惠民生、保就業、防風險、促改革的重要載體,也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踐行者;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本身也是踐行包容性增長的重要內容。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好其補鏈固鏈強鏈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推動實現包容性增長。由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國家產業政策、競爭機會和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長期存在的差異性,中小企業的生產和發展面臨著諸多“不包容”的問題,經營壓力和困難較大,亟需大量公共服務的支撐和匹配。對此,肖衛東教授、杜志雄研究員等的著作《包容性增長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研究》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該書從包容性增長這個“大處”著眼,以宏觀視野探討了準公共產品(包括公共服務)的本質屬性及供給模式,中小企業及公共服務平臺發展與準公共產品供給、包容性增長之間的緊密關系等。同時,從中小企業這個“小處”著手,始終緊扣核心問題,實證分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技術創新及其績效影響因素,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了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定位與組織創新、服務內容與產品屬性、服務模式與運行機制等,并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觀點和可操作性的對策措施。
該書認為,公共服務平臺有著三方面的獨特功能:一是直接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化、實惠性、優質化、多樣化的公共服務,有效彌補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市場失靈”。二是通過建立操作層次上的開放式平臺和契約、組織關系,開展與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專業服務機構和大型企業的跨界合作與對接,為中小企業提供整合性服務,帶動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發展。三是通過具有熊彼特意義上的“創造性破壞”影響機制,形成中小企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雙重集聚,促進產業分工深化。由此,公共服務平臺已成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網絡結點和政府創新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載體。發展公共服務平臺是有效滿足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需求、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從而推動其包容性發展的重要路徑和關鍵舉措。要強化政策支持、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產權保護和升級改造,引導中小企業走向“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發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實現經濟社會包容性增長。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培育與支持力度,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后,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形勢下,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視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該書的內容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尤其是對于各地政府深入了解和把握如何從包容性增長視角發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