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報記者 李曉蘭
“公園20分鐘效應”在玉溪有了越來越豐富的選擇,城市主干道更加寬闊通暢,“斷頭路”、社區小路一條條打通,老舊小區改造解決了群眾難題,新小區建設煥發出新活力……
近年來,玉溪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城市建設的要求部署,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舉全市之力關注、支持城市建設。以城市更新為抓手,玉溪市加快補齊城市發展短板,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各項具體工作扎扎實實做到了群眾心坎上,用一個個具體項目,踐行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
6月19日召開的玉溪市委城市工作委員會2024年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聚焦近期城市建設的多方面重點進行再研究、再推進,通過精心謀劃,持之以恒推動高品質城市建設向縱深邁進。
打造“中心城區城市中軸線” 一批項目正在推進
打造“中心城區城市中軸線”這個概念,近來經常成為玉溪市民熱聊的話題,讓人充滿期待。
聶耳路中軸線西起晉紅高速觀音山立交,東至玉江高速果木林場立交,途經高速連接線、新黃路、彩虹路延長線、彩虹路、聶耳路、鳳凰路,是目前玉溪中心城區唯一貫通東西方向的主要道路。
項目,是中軸線建設的核心和關鍵。目前,城市中軸線近期實施項目15個:在中軸線的東西兩端,已完工玉溪市第一自來水廠工業記憶文創園一期、南箐壩公園兩個項目。城市西入口形象景觀提升、新黃路沿線景觀提升及臨違建筑整治、學習大廈風貌提升及場地改造項目、紅塔區博物館群提升建設項目、國歌傳習館及廣場建設項目等正在推進。同時,還在謀劃玉溪市民族中學片區道路提升改造、聶耳小學新興校區改擴建等8個項目。
在中軸線打造的過程中,玉溪市緊盯“現在做什么、今后抓什么、將來留什么”來布局項目。圍繞“人、地、房、業、境、文”六個方面開展現狀用地調查,全方位摸排存量資源和增量空間,著力盤活閑置資源資產,充分發揮效益。充分借鑒其他城市中軸線規劃建設經驗,統籌規劃好沿線教育、醫療資源,優化專業市場、商業業態布局,以中軸線開發理念激活城市商業景氣指數,最終把中心城區中軸線打造成展示玉溪形象、提升發展能力、滿足群眾需求的高品質生活空間。
打通“主動脈” 暢通微循環
“人民群眾需要哪里暢通,我們就把工作做到哪里。”這是來自紅塔區的承諾和行動。
紅塔大酒店與玉溪市博物館之間的圍墻拆除,透綠透亮,方便市民;碓窩巷等26條“斷頭路”打通,群藝巷等21條小區道路提升改造……紅塔區把城市社區道路建設與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緊密結合,按照“圍墻一律拆除、臨違一律拆除、管線一律入地、物業一律入駐”的目標,拆除小區之間的實體圍墻,在做好技防的基礎上推動連片改造。如今,老舊小區各片區圍墻阻隔、道路不暢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小區內連接千家萬戶的“毛細血管”道路更加暢通。
紅塔區堅持打通城市“主動脈”與暢通城市微循環一起抓。2021年以來,全區已投入資金10.38億元,完成了紅塔大道延長線東段、西河路北延長線、聶耳路(窯頭段)等7條市政道路改擴建,一批市政道路改擴建、提質擴容項目正在推進。中心城區與園區、組團之間的快捷通道逐步建立,城市“割裂”現象有效消除,城市發展框架正逐步拉開。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建設中,街道主責、社區小組主體、群眾主動參與的局面已經形成,基層干部群眾的城市意識、市民意識顯著增強。
中心城區朝西挺進發展
一直以來,受地形地貌限制,玉溪中心城區發展空間有限,以昆磨高速為東西兩區分界,不利于紅塔中心片區、高鐵新城片區、科教創新城片區、觀音山片區、北城春和片區和研和陸港片區融合發展,也不利于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心城區朝西挺進發展!市委、市政府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尊重歷史文化傳承、尊重人民群眾意愿作出這一工作安排,是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雙百”工作目標的關鍵舉措,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抓好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決心。
記者了解到,按照“東融西拓、南聯北上、中優化”的城市發展拓展路徑,玉溪市、紅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于今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復實施。這意味著中心城區規劃建設邁進新階段,也為城市朝西挺進發展帶來了機遇。
目前,昆磨高速以西片區布局了紅塔產業園區、玉溪高新區九龍片區、高鐵新城片區等全市重要產業發展區域,以及春和片區、大營街片區、玉溪大河三期片區、活發小鎮片區等具有良好發展基礎的區域。玉溪市在城市朝西推進發展中,將貫徹落實產城融合、站城融合、城鄉融合、文旅融合的理念。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劃體系,謀劃建設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提高交通出行的便捷度,暢通東西聯絡,并同步開展產業提升、片區激活等行動,將穩步做好中心城區朝西推進融合發展這項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