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報記者 唐雯霖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3年,“云南綠色鋼城”萬人會戰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的號角仍在耳旁回蕩,沿著中老鐵路通江達海的開放經濟揚帆遠航,創下歷史新高的研發投入催生累累科創碩果……
經歷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的玉溪經濟,面對嚴峻形勢,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著力穩增長、調結構、夯基礎、增動能,沿著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破浪前行,回升向好,質效雙升,定格了2023年玉溪經濟發展軌跡。
實現合理增量和有效提質
縱觀2023年玉溪經濟,看到的是合理增量和有效提質的統一。
從一季度承壓開局,到二、三季度持續回升,再到全年穩步增長,呈現出穩中有升、難中求進的運行態勢,玉溪經濟增量保持在合理區間。
解析回升向好的經濟運行態勢,看到的是全市堅持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夯實玉溪經濟基本盤。截至2023年11月,全市新建14.8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增農業產業基地509個,凈增農業企業1875戶。
看到的是全市堅持“大抓產業、主抓工業、狠抓制造業”發展思路,全產業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著力構建“兩壯兩新”產業發展新格局,不斷夯實玉溪經濟“壓艙石”。截至2023年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占比持續提升。
看到的是全市發揮中老鐵路帶動力,搶抓RCEP發展新機遇,加速建設對外開放大平臺,大力推動開放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玉溪經濟新活力。截至2023年11月,玉溪海關受理屬地查檢業務5.4萬批量,簽發原產地證書3.98萬份,均位居全省第一,玉溪進出口貿易國家及地區增至62個,外貿進出口呈現降幅持續收窄良好態勢。
看到的是全市著力鞏固提升國家創新型城市能級,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增強玉溪經濟新動能。玉溪R&D(錯年統計指標)投入達31.77億元,同比增長49.22%,12項科研成果獲得云南科學技術獎,均創歷史新高。科技創新催生玉溪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與此同時,截至2023年11月,全市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經營主體達35.2萬戶,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取得新進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扭負為正,全市稅收收入總量居全省第二位,財政收入更趨合理。
回望2023年玉溪經濟發展,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定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通道活產業的發展思路,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審視2023年玉溪經濟,看到的是全市上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恢復向好基礎。
全市人均GDP依然保持全省第一位,每萬戶企業法人中高企數居全省第二位,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數量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三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
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暖心行動”,各項政策紅利6.28億元惠及7.18萬戶經營主體。12345便民熱線與省營商環境投訴平臺聯動,37項政務服務實現“容缺受理”,5個工業投資項目實現“交地即開工”。
打通經營主體準入、準營、退出堵點,全市農貿工貿分離136戶,經營主體凈增5.1萬戶,企業凈增1.2萬戶,“四上”企業凈增196戶,占企業比重居全省第一位。云南玉溪玉昆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玉溪仙福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再次入列2023年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云南玉溪玉昆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再登2023年全省百強民營企業榜首。
建立鄉(鎮、街道)抓投資機制,農業、水利投資快速增長。6個新能源電池項目竣工投產,玉溪卷煙廠就地技改等重點產業鏈項目加快推進,17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開工建設,數字經濟投資同比增長51.9%,產業投資占比達到54.3%。
實施招商引資提效專項行動,市、縣黨政“一把手”帶隊赴省外招商69次,省外產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2.6億元,引進加多寶、仟億達、神龍騰達、正大制管等重點項目,新簽約入庫10億元以上投資項目12個。
回望2023年玉溪經濟,玉溪經濟發展有基礎、有底氣,必須進一步增強信心,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迎難而上、奮勇爭先,讓宏觀經濟“亮”起來,讓微觀感受“熱”起來。
民生投入只增不減
解析2023年玉溪經濟,看到的是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同頻共振。
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和運行困難的情況下,實現對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截至2023年11月,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79.3%。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實施兩個重點人群就業百日行動,促進高質量就業。全市新增城鎮就業2.7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75.4萬人次。
推動教育資源集團化發展,全市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居全省第二位,全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范工程全面實施,一級高中縣(市、區)全覆蓋,職業教育布局優化。完成市民族中學搬遷工作,圓滿舉辦省運會。
全市實現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覆蓋,成功爭取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玉溪市中山醫院和玉溪市婦幼保健院完成建設。堅持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全市發放城鄉低保金2.7億元,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接近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位。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市實施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投入2.8億元資金推進251個產業項目,實現脫貧人口勞動力轉移就業4.06萬人。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全市投入3.3億元實施277個鄉村建設發展項目,推進綠汁江至元江河谷廊道建設,完成1325公里綠美農村公路建設和182件農村供水保障項目。
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星級管理,統籌環境整治、“廁所革命”“兩污”治理、綠美建設等重點工作,拆除農村臨危建筑和危舊房屋47萬平方米,綠化171萬平方米,認定三星級以上美麗鄉村32個,推動鄉村從“一處美”向“處處美”轉變。
回望2023年玉溪經濟,我們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加充分地享受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