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記者從玉溪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受極端氣候影響,玉溪市遭遇近60年來降雨最少的年份。面對嚴峻旱情,玉溪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積極應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力以赴抗旱保民生。目前,全市啟動抗旱二級應急響應,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51億元。
易門縣小街鄉在庫壩覆蓋的地區推廣節水灌溉理念,在各村設置人畜飲水應急取水點和灌溉用水取水點;華寧縣寧州街道在優先保障人畜飲水的前提下,安排專人負責水庫壩塘放水、溝渠管道維護、臨時蓄水池管理,切實保障烤煙生產用水,并全面落實干旱氣候下烤煙管理技術措施;通海縣河西鎮宣傳動員群眾開展抗旱節水自救,村組干部與村民一起打機井、通水渠,全面吹響抗旱保收沖鋒號……春耕時節,全市各地處處是戰干旱、保民生、抓生產的火熱景象,“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出路!”已經成為干部群眾的共識。
據氣象部門統計,自去年11月以來,全市已184天無有效降雨,降水僅40毫米,同比減少74.1%。隨著氣象、水文干旱加劇,全市庫塘蓄水嚴重不足,46條河流斷流,“三湖”水量持續減少,紅河、曲江等江河來水大幅下降,大部地區呈現特旱、重旱態勢。最新數據顯示,全市已有18.33萬人因旱飲水困難,2.24萬人需依靠拉水解決飲水問題,局部重點地區供水風險居高不下,40.09萬畝農作物受旱,直接經濟損失2.74億元。
“今年的旱情,暴露出全市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等現實問題。”玉溪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羅金壽介紹,在抗旱工作中,玉溪呈現出“五個最”的特點:因旱人飲困難程度、農作物受旱面積、農作物受旱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均為全省最重,同時也是全省啟動抗旱應急響應最早、投入抗旱資金最多的州(市)。
面對嚴峻干旱形勢,玉溪市委、市政府從去年12月以來,已17次會商研判旱情并安排部署抗旱保民生、保春耕等工作,持續派出工作組深入旱區一線指導,抗旱救災工作高效推進。建立抗旱“五級包保”責任制,市政府領導分別包保9個縣(市、區)、縣(市、區)政府領導包保鄉(鎮、街道)、鄉領導包村、村領導包組、組黨員干部包戶,層層壓實抗旱責任。各級各部門密切注視旱情發展態勢,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嚴格落實以地方行政首長責任制為核心的抗旱責任,切實加強轄區和行業的抗旱工作組織領導,全力組織開展抗旱減災,適時啟動預案有序應對。通過跨區域調水、運水、儲水及實施抗旱減災項目、推廣抗旱品種、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以赴保飲水安全、保春耕生產。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壓實抗旱“五級包保”責任,落實“一庫一策”管控措施,提級強化水資源精細管理、科學調度。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實施141個抗旱應急供水工程,積極爭取實施“一灌區七水庫”工程,進一步補足玉溪市工程性缺水短板。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同時,積極做好人工增雨、森林草原防滅火、水價改革等工作。(玉溪日報記者 李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