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力度,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產業基地建設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精深加工不斷延伸,帶動能力不斷增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亮點頻現。全市農業總產值、增加值保持穩步增長,種植業畝均產值、農業科技貢獻率、農產品出口額、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長期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我市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健全完善市場主體培育引進機制,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發展壯大。截至2022年底,全市實有農業企業6285戶、農業龍頭企業28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474個、家庭農場13136個,較2021年底分別凈增2870戶、43戶、457個、200個。
農業基地不斷發展。我市著力推進蔬菜、林果、花卉、畜禽、水產等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基地建設,目前全市有農(林)業產業適度規模種植基地5310個、面積66.22萬畝、產量88.4萬噸、產值87.12億元。其中,被評為國家和省、市級龍頭企業(示范社、家庭農場)58個,打造省級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11個,獲得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152個。全市適度規模種植基地現有設施農業面積26.24萬畝,各類適度規模畜禽養殖戶5443戶、水產養殖戶122戶。
精深加工不斷延伸。我市持續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抓實綠色食品制造業全產業鏈工作,爭取到華寧、新平、元江3個國家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全省5個)項目資金6680萬元,占全省資金總量的48%;培育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159戶,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為2.6∶1,居全省前列。
帶動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各縣(市、區)大力推廣以“雙綁”(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為主,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多形式利益聯結模式,推動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訂單及原料收購、吸納就業、生產托管、資產租賃等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59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幫扶,帶動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脫貧戶1.8萬戶6.8萬人。(玉溪日報記者 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