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全產業鏈提升蔬菜產業,蔬菜生產區域化布局日趨合理,品種結構持續調整優化,蔬菜生產呈現栽培品種互補、上市檔期不同、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45.1萬畝、農業產值105億元。
據了解,我市蔬菜產業從1998年起開始規模化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冬春銷全國,夏秋銷沿海,全年有出口”的銷售格局,蔬菜產業已成為發展最快、外向度最高和帶動農戶增收最強勁的玉溪種植業第一大產業。
近年來,為全產業鏈提升蔬菜產業,我市在蔬菜產業布局、產品質量提升、拓展銷售市場、蔬菜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力度,持續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持續調整,我市蔬菜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形成了中海拔區、高海拔冷涼山區和低海拔河谷區“三大板塊”,以及菜用豆類、葉菜類、花椰菜類、根莖類、蔥蒜類和瓜茄椒類“六大品種”的生產布局。
為提升蔬菜質量,我市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持續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增施有機肥,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確保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全市大力開展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和“三品一標”認證,先后在通海縣、江川區、紅塔區、峨山縣、澄江市等建立了多個農業農村部蔬菜標準園。截至去年底,全市有49個蔬菜產品通過無公害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83450畝;有52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認證面積42326.3畝;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數3個。
為確保蔬菜種得出來賣得出去,我市加大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產、供、銷一體的帶動作用,建立蔬菜批發市場,跨區域建設營銷網點,使玉溪蔬菜產品暢銷省內外,走出國門,玉溪農產品貿易伙伴遍及全球五大洲的38個國家和地區。
在抓好產銷的同時,我市還在蔬菜加工和品牌打造方面加大力度,培育了一批蔬菜產品及其加工品牌,如“高原綠洲”鮮菜、“東綠”花椰菜、“汪家富”鮮菜、“陽光”食品等品牌,提升了玉溪蔬菜及其加工產品在全省、全國的競爭力。在2022年云南省“10大名品”評選中,通海高原農產品有限公司的“高原綠洲”品牌榜上有名。
目前,全市蔬菜產業不斷加快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進一步調整優化蔬菜品種結構,蔬菜產品實現周年供應,蔬菜生產穩中向好,產量增加產值提高,全產業鏈提升蔬菜產業成效凸顯,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玉溪日報記者 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