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溪市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不斷探索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路徑,持續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深化“玉溪之變”,助力玉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調查梳理 摸清紅色家底
玉溪是滇中革命的搖籃,為人民群眾留下了珍貴的紅色資源寶庫。
摸清“紅色家底”是做好保護利用工作的前提。近年來,我市黨史、地方史等專業的人員組成工作組,持續深入城市鄉村展開調查、考證、鑒定等工作,對紅色資源進行研究梳理、總體規劃,全面掌握“紅色家底”,為建立紅色資源保護制度、細化保護措施打下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將“紅色家底”基本摸清。截至2021年底,全市革命遺址總數為131個,占全省革命遺址近十分之一,呈現總量多、分布廣、歷史價值高等特點。其中,有文物保護單位28個,包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個;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個,包括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列為云南省國防教育基地4個。而按類別劃分,有重要機構舊址40個、重要活動遺址或紀念地30個、戰斗遺址17個、烈士陵園或墓地28個、重要人物故居16個。
目前,我市正在開展新一輪革命歷史紀念館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普查工作。
多措并舉 用好紅色資源
今年5月底,投資90多萬元的華寧縣盤溪地下交通站舊址修繕建設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已于6月30日揭牌開館。“2003年5月,這里被定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工作,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教材,我們采取‘修舊如舊’方式,在原址上進行修繕,通過室內空間展示地下交通站的革命活動內容,傳承紅色文化。”華寧縣盤溪鎮宣傳委員周凱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市加大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統籌規劃、整體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級先后投入資金對玉溪聶耳故居、孫蘭英烈士紀念館、大平掌戰斗遺址、李和才故居、中共滇中地委覓池沖舊址等革命遺址進行保護和修繕,全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情況有了明顯改善。
同時,我市完成《玉溪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制定工作,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這是全省首部針對革命遺址保護的地方性法規,也是玉溪市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第一部立法,對推動“法治玉溪”“文化玉溪”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弘揚革命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讓紅色基因不斷迸發活力,我市充分挖掘玉溪革命遺址、革命故事,組織開展“升國旗、唱國歌”等各類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充分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2022年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市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接待參觀團隊1158個、參觀人數29.3萬余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共1426場,受眾10.7萬余人次。
我市還充分利用革命遺址開發紅色旅游線路,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推動紅色文化旅游發展。2021年,依托市內革命遺址遺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陣地,我市形成4條黨史學習教育體驗省級示范線路,當年累計接待13.35萬個學習參觀團隊99.86萬人次,讓愛國主義和紅色文化根植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中,也彰顯了我市紅色文化旅游的活力。今年以來,中共玉溪市委宣傳部推出了8條“強國復興有我”精品學習體驗線路,覆蓋了我市9個縣(市、區)的紅色遺址遺跡和特色風景,又一次掀起重溫崢嶸歲月、感受玉溪紅色記憶的熱潮。
此外,我市打造出一個個生動的紅色記憶載體,架起了穿越時空的“紅色隧道”。推出線上《孫蘭英紀念館》《朱德舊居》《唐淮源將軍紀念館》等VR全景展示產品,實現“云游紅色路線”的同時,也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大背景下開展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途徑。多年來,紅色資源還成為文學、戲劇等領域的“富礦”,如大型革命歷史題材花燈劇《山茶花紅》等一大批精彩的文藝作品紛紛涌現,充分發揮了紅色資源培根鑄魂的作用。
持續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
玉溪是國歌的曲作者、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聶耳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一直是激勵玉溪各族人民愛黨愛國、奮發向上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年7月,玉溪市聶耳紀念館累計接待觀眾12000多人次。“隨著暑期到來,以及‘七一’建黨節、2022年‘聶耳和國歌’音樂文化系列活動第二階段活動的舉辦,我們也策劃組織了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等特色活動,因此玉溪市聶耳紀念館在7月迎來了參觀熱潮。”玉溪市聶耳紀念館副館長張蕊說。
玉溪中心城區北門街三號,玉溪聶耳故居近期熱度也持續上升,緬懷聶耳的游客紛至沓來。“進入暑期以來,這里每天前來參觀的游客在300人次左右,如果是團隊參觀需提前預約。”玉溪聶耳故居工作人員楊卓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市從舉辦“聶耳和國歌”音樂文化系列活動到組建玉溪聶耳民樂團,從編輯出版《聶耳為國而歌》到成立玉溪市聶耳和國歌研究會,從打造“訪、聽、溫、唱”四合一的“聶耳和國歌的故事”紅色學習體驗線路到建設聶耳和國歌傳習中心……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按照省委部署安排,緊密結合實際,從強化組織領導、明晰工作思路、梳理資源體系、推進基礎建設、開展各類活動、拓展內容空間、加強合作交流、強化新聞傳播等方面入手,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用心用情用力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弘揚國歌精神,全力打造“聶耳故鄉 紅色之城 音樂之都”。
記者了解到,我市將持續加大對紅色資源的保護、挖掘和塑造,更加生動精彩地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讓紅色資源活起來,不斷激活“紅色基因”,讓“聶耳故鄉 紅色之城 音樂之都”的城市名片更加亮麗。(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