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玉溪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記者從8月2日舉行的“玉溪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社會發展專場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兩年來,我市持續深化“玉溪之變”,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向上向好態勢,2021年,經濟總量達2352億元,各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均破百億。
十年全力優產業、育主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48萬元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市在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市場主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實現“大踏步”前進。
組建10個制造業全產業鏈專班是玉溪在大抓產業的過程中系列創新舉措的代表。2021年11月,玉溪圍繞10個重點產業鏈,組建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綠色建材、有色稀貴金屬等10個制造業全產業鏈專班,明確產業鏈條圖、技術路線圖等,謀劃強“優勢”、補“短板”、盤“存量”、促“整合”的項目,著重引進和培育壯大產業鏈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加快構建現代化制造業產業體系。
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專班是10個制造業全產業鏈專班之一,該產業鏈專班組建后,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先后推動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及電池等生產項目落地,與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上市企業簽訂鋰電池及配套合作協議……一條完整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正在形成。如今的玉溪,正大步邁向“鋰時代”。這是“玉溪之變”持續深化并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玉溪市深化“玉溪之變”,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效能建設,高效推進經濟發展領域的各項工作,全力優化產業結構、培育主體。玉昆、沃森、維和等本土實力企業在全省、全國影響力不斷擴大,引進恩捷新材料、億緯鋰能等行業領軍企業,“大抓產業、主抓工業、狠抓制造業”的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優化為“三二一”,經濟發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
2021年,全市經濟總量達2352億元,各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均破百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48萬元。同時,我市在產業結構優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市場主體增量提質等方面也交出亮眼成績單,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十年全力抓項目、穩投資,發展動能持續集聚
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8%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到華寧縣開展重點項目現場觀摩活動。聚焦華寧縣在重點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城市更新改造、鄉村振興及電子商務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以比促學、以比促干。
這樣的現場觀摩活動自2021年1月以來,已在全市進行至第二輪。通過在項目現場的提問、點評、互動和交流,找差距、激動力、拓思路,在一線解決問題、在現場推動項目,推進項目建設各環節全面提速。推動形成各級各部門認認真真抓項目、扎扎實實抓產業的工作合力,把“出思路、想辦法、抓推進、勤督查”的工作方法落到實處,在全市上下營造“爭先進位、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全面提升玉溪經濟發展能級。
項目是投資的載體、發展的平臺。十年來,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聚焦重點領域謀劃項目,將抓好項目、大項目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以高質量項目為高質量發展集聚強勁動能。十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高能級”推動項目建設,從項目謀劃、項目建設、項目管理、項目竣工全生命周期實行領導聯系包保服務項目建設,堅持“五個一”(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部門、一個專班、一個方案)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好主要領導牽頭抓總、統攬協調的作用,從“條塊”結合拉動投資、強化項目要素保障、招商引資方面著力,謀劃儲備了一批切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
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的儲備和落地,極大拉動了投資,促進了產業集聚和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動能。十年來,玉溪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8%,2021年工業投資增長19.5%,比2012年上升9.4個百分點。此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民生領域項目全面加強,產業項目建設步入“快車道”,生態治理項目扎實推進,為項目落地和產業投資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十年積極破難題、激活力,改革創新厚積成勢
“玉溪經驗”“玉溪模式”得到推廣
一直以來,農房沒有“身份證”是眾多農村群眾的“心頭之患”。今年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試點運用“云南省城鄉一體不動產登記平臺”“云南省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等4個平臺,互通辦理農村不動產登記,農戶可通過互聯網或直接到辦證大廳進行宅基地信息核驗和領證。
“身份證”是合法擁有房屋產權的有力證明,有了證書就解決了農戶的“心病”。為做好此項工作,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組織技術團隊深入各縣(市、區)開展業務培訓,技術人員還深入試點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指導農戶申領不動產權證。
農房領取“身份證”,是我市十年破難題、激活力,改革創新的“玉溪經驗”之一,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認可。今年4月,省自然資源廳派出工作組到玉溪考察,計劃推廣玉溪的辦證經驗。同時,十年來,殯葬改革“玉溪經驗”、醫改“玉溪模式”等一批經驗做法在全省、全國運用推廣。
此外,我市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累計投入科技經費超過4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專利授權量居全省第二,研發投入強度從0.35%提高到1.14%,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2個,人才資源總量達32.5萬人,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6%。
日前,記者了解到,我市緊抓中老鐵路開通機遇,加速推進中國西南·玉溪國際物流港相關項目。近兩年來,我市不斷深化對鐵路經濟規律的認識,將中老鐵路沿線開發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系統謀劃推進,以“通道+樞紐+網絡+平臺+配套”為具體路徑,形成“產業+”樞紐經濟格局的發展目標,全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真正把人吸引進來、把資源資金留下來,推動玉溪融入國家物流網絡和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努力將玉溪打造成為全省鐵路樞紐經濟城市典范,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加速進入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分工體系,推動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助推我市開放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穩。(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