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溪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效能建設,通過政務服務改革創新,建設一流平臺,釋放改革紅利,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回應群眾呼聲 變“辦不成”為“辦得成”
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評價標準,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群眾政務服務的便利度、獲得感,自2021年12月起,玉溪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大廳顯目位置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統一受理政策咨詢和服務投訴。由各級政務服務部門指派專人負責窗口服務工作,對辦事群眾反映的問題、訴求及時協調解決,同時分析梳理投訴原因,反饋相關部門整改落實,回應群眾呼聲,把“辦不成的事”轉變為“辦得成的事”。截至目前共收到投訴14件,已辦結13件。
今年3月,一企業反映土地使用權辦不了抵押登記問題,政務服務部門及時與自然資源部門溝通協調,成功解決了該問題,企業獲批貸款3800萬元,成功化解了到期貸款置換難題。
為加強監督問效,今年7月,政務服務部門又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增設“辦不成事監督熱線”,公開政務服務管理局負責人、分管領導、相關科(股)室負責人聯系方式,對“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職人員服務不滿意或應當辦理辦結而未辦成的事項,可通過“辦不成事監督熱線”反映反饋。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辦不成事監督熱線”的設立運行,暢通了企業和市民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倒逼審批部門和窗口單位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實現審批服務事項流程更簡、監管更嚴、服務更優。
延時錯時 精準服務
自2019年6月運行以來,市政務服務中心推行錯時服務,每天13時至14時30分正常上班,方便了辦事群眾。為進一步確保群眾和市場主體在非正常工作時間能辦事、辦成事,自今年8月1日起,我市又推出便民利民新舉措,將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推行延時錯時服務和預約自助服務模式。
具體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紅塔區、江川區、澄江市政務服務中心實行政務服務“夜市”模式,每周三19時至21時安排提供辦事服務;其他縣級政務服務中心實行政務服務“早市”模式,每周六早上9時至11時安排提供辦事服務。
同時,政務服務部門還將暢通預約服務、拓展自助服務。對緊急、特殊事項暢通預約和應急服務機制,主動公布現場、電話、網絡等預約服務渠道,重點拓寬網上預約功能和范圍,依法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加強智慧自助終端建設,持續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事項在政務服務大廳自助辦理;在人口流量較大區域設置自助辦理設備,最大限度推動政務服務就近辦、自助辦。
政務服務“加速度” 提升群眾滿意度
伴山云麓項目僅40個工作日就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壓縮審批時長40%以上;云南中瑞(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評估”審批事項通過跨層級代辦服務,11個工作日完成7個部門的8個審查意見,真正做到變“企業跑”為“政府替”。這都是我市政務服務部門“保姆式”“組團式”服務投資項目審批,助推項目盡快落地建設的具體實踐。
為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提升行政效能,我市政務服務部門推出“一門辦”“陽光辦”“免費辦”“全天辦”“志愿辦”“貼心辦”“網上辦”“馬上辦”“幫著辦”“溫情辦”10項暖心服務舉措。強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建成運行“一站式”惠民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率先實現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只進一扇門”的目標。強化公開“陽光辦”,實現政務服務陽光操作。涉企項目“免費辦”,社會投資項目技術審查服務費免由企業支付,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自助服務“全天辦”,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政務服務“不打烊”。流程再造“馬上辦”,不動產登記流程從7個精簡至3個,實現一般不動產登記1.5個工作日內辦結……
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五級十二同”標準完善政務服務事項要素,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改革,推行“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市本級承接發布的1243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其中1064項事項實現“零跑動”;網上可辦事項1243項、網上可辦率100%,全程網辦事項1084項、全程網辦率87.21%。承諾1個工作日內辦結的事項從2020年的357項增加到528項;承諾5個工作日以上辦結的事項從2020年的795項減少到383項。1379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上線“一部手機辦事通”,服務體系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企業和群眾足不出戶就可辦成事,辦事便利度明顯提升。2021年“互聯網+政務服務”考核得分88.3分,處于全省州(市)級第一方陣,同年由省級組織的優化營商環境評價第三方測評結果顯示,玉溪市政務服務抽查服務事項進駐率、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滿意度居全省之首。(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