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實施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截至3月23日,已有98家持證校外培訓機構開設預收費專戶后申請開通了線上平臺,自覺接受監管;4月之前,對不開設預收費專戶接受資金監管的校外培訓機構,我市將列入教育行政部門公布的培訓機構“灰名單”,責令其限期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辦學資質。
據悉,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普遍采取預收費模式,該收費模式雖然在保證校外培訓機構資金流動便利性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退費難”“卷款跑路”“勞資糾紛”等風險隱患,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加強預收費的制度性防范很有必要。去年底,我市出臺《玉溪市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辦法(試行)》,明確要求通過銀行托管的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監管,校外培訓機構向學員(家長)預先收取的培訓服務費用,要先繳至監管賬戶,托管銀行根據實際培訓完成進度,實行預收費“一課(項)一消、一周一結”。
“目前,各縣(市、區)遴選出的托管銀行主要有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校外培訓機構必須在托管銀行開設預收費專用存款賬戶,簽訂托管協議,預收費資金與自有資金分賬戶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向學員(家長)預先收取的培訓服務費用,由學員(家長)通過托管銀行設立的繳費通道,直接將費用繳交至預收費專用存款賬戶,資金進入專用賬戶后,即進入銀行托管狀態,培訓機構無法以任何理由提取或使用專用賬戶中的資金。只有經校外培訓機構和學員(家長)共同確認已完成每1課時或服務項目后,托管銀行會按課時費用或服務項目費用進行結算,7日內將課時費用轉入校外培訓機構的可支取存款賬戶,校外培訓機構才可以支取資金。”市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第三方(托管銀行)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預收費專戶進行監管,在為學員(家長)的預付資金撐起‘保護傘’的同時,進一步規范了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的健康有序發展,也讓一次性收費不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等利民舉措得到有效落實。”
該負責人表示,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工作啟動以來,多數校外培訓機構積極配合,完成相關資料的申報,在托管銀行開設預收費專戶并申請線上運行,于近期完成教育體育部門與托管銀行組織的線上監管平臺操作培訓,完善監管平臺信息后即可開通。但也有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觀望、拖延等故意逃避監管的行為,我市已加大對這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其下達限期停業整頓通知書,列入玉溪市校外培訓機構“灰名單”并向社會、學校公示。停業期間整改不到位或私自組織任何培訓活動,直接列為年檢不合格名錄,連續2次年檢不合格直接吊銷辦學資質。拒不整改、情節惡劣的校外培訓機構,列入玉溪市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吊銷其辦學資質。通過從嚴治理,實現全市持證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上線監管,確實保障參訓者利益不受侵害。(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天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