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秀山腳下,攜手杞麓湖畔。從實地考察臨湖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到現場參觀新城核心區建設,再到體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游示范區……日前舉行的通海2022年招商引資暨招才引智活動,為八方賓客多領域展示出了合作共贏的商機。
打牢項目策劃基礎,才能有效吸引大投資,有力帶動大發展。
透過高端綠色食品產業園等6個擬投資18.8億元的農業產業招商推介項目,看到了通海縣立足“公司+合作社+農戶+標準”的產業基地建設模式,持續推進高原現代農業精品化、綠色化、品牌化、智慧化的發展新方向。
包括頤養中心在內的11個擬投資52億元的文旅產業招商推介項目,呈現出了通?h積極融入全省大健康產業帶和滇中康體養生旅游先行區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加快構建全域旅游空間格局的發展新舉措。
透過智能五金及智慧家居園中園等3個擬投資5億元的工業產業招商推介項目,看到了通海縣堅持“生產智能化、產品精品化、服務信息化”思路,圍繞打造云南省重要的五金加工、優質鑄造、農用裝備制造、五金機電基地目標,持續開展制造業“補短板”“拉長板”行動,提升先進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水平的發展新步伐。
包括園區基礎設施綜合開發在內的3個擬投資超過40億元的園區開發和產業招商項目,呈現出了通海產業園區圍繞做大做強裝備制造、彩印包裝、食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三大新興產業,打造產業聚集的發展新抓手。
透過包括九龍公鐵聯運物流集散中心和北部物流園區2個擬投資50億元的商貿物流產業招商推介項目,看到通海縣搶抓昆玉同城化發展機遇,完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體系,做大做強外貿進出口的發展新路徑。
包括新城核心區二期開發建設項目在內的6個擬投資近百億元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呈現出通?h圍繞“建10平方公里縣城區,聚10萬城市人口”發展目標,科學統籌高質量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展現禮樂名邦新風采的發展新行動。
今天的招商簽約,就是明天的項目投資和后天的經濟發展。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時節,隨著有色稀貴金屬新材料生產及研發、產能置換升級改造項目的成功簽約,將為通?h全力推進工業經濟全產業鏈發展注入新動力。隨著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蔬菜種植示范中心、網絡貨運平臺項目的成功簽約,將為通海縣提升高原農業發展質量,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添磚加瓦。
隨著杞麓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集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水資源循環利用和河道綜合治理及智能河道垃圾清理系統工程項目的成功簽約,將為通海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隨著古城旅游區文旅驛站、骨傷醫院能力提升項目的成功簽約,將為通海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展康體養生旅游產業增光添彩。
走進春天的通海,邀八方賓客誠聚名邦,簽訂了涉及三次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10個投資額70億元的招商引資項目。這一系列簽約項目將為全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厚植綠色發展根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縣城提供動能儲備。
招大商、引大資還要聚大智,人才是創新源泉和發展支撐。
在這個孕育無限生機的春天,通?h與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簽訂了干部教育培訓“招才引智”合作備忘錄,云南通海方圓工貿有限公司、云南省通海斯貝佳食品有限公司、通海錦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廈門大學簽訂了校企合作“招才引智”合作備忘錄。同時,誠聘12名來自高校、企業、行業商會的優秀人才作為產業發展顧問,為這片投資熱土貢獻才智。
立足政校攜手、校企合作,實施柔性引才與剛性培養相結合,通海敞開引才聚智的大門,搭建創新載體,著力打造包括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高層次管理人員在內的創新人才隊伍,大力推進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