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撫仙湖沿湖面山建設項目長久熔斷機制、九龍晟景違規建筑拆除并復綠、玉溪市委書記王力掛帥打響冬季清河“戰役”……去年以來,撫仙湖“湖泊革命”強力推進,亮點頻現,開啟了“十四五”撫仙湖保護治理新局面。
撫仙湖國家濕地公園一景。
強機制:搭建統一協調指揮體系
去年8月10日玉溪市“湖泊革命”動員大會召開后,澄江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指揮長的撫仙湖“湖泊革命”指揮部,下設15個工作組,向澄江市6個鎮(街道)、47個村(社區)派駐143名工作隊員,建立村(居)民小組責任網格448個,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鎮、村、組四級指揮體系,建立了信息報送、任務派單、會議調度等工作機制,把部門治湖上升為黨委政府統領治湖的新高度。
面山開發建設項目長久熔斷:著眼長遠“還湖于民”
玉溪市、澄江市心懷“國之大者”,著眼長遠,犧牲短期利益,把撫仙湖沿湖面山開發建設項目長久熔斷機制作為為國護湖、惠澤子孫的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重要舉措,加以嚴格落實。按照“未啟動建設項目一律清退、已建在建項目評估優化調整”的原則,研究擬定撫仙湖沿湖面山開發建設項目優化調整方案,進一步降低開發強度,保留生態空間。
隨著“湖泊革命”的強力推進,包括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也得以妥善解決。位于撫仙湖西岸撫仙湖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九龍晟景項目一棟酒店、兩棟公寓樓長期矗立在湖邊,與優美的湖光山色極不協調,且違反了《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有關規定。建筑面積約14.4萬平方米的違規建筑在不足兩月的時間里被拆除,并完成所在地塊復綠工作。整個過程實現零安全事故,購房群眾合法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玉溪市“三湖”保護治理及沿湖違建項目整改積累了有益經驗。
流域生態治理及修復:源頭治理 系統修復
撫仙湖流域是我國西南地區及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治理及系統修復工作任重道遠,須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深入推進河道、濕地綜合治理。玉溪市委書記、市級總河長王力帶隊參加冬季清河行動,為全市河(湖)長及廣大干部群眾做出表率。在濕地綜合治理方面,發揮調蓄帶對低污染水的收集回灌利用功能,回灌量約180萬立方米;系統謀劃推進撫仙湖北岸生態調蓄帶提蓄水循環利用工程,預計今年6月完成。
全力持續打好全流域截污治污殲滅戰。建成主管網130公里,支管網1106公里;完成6個鎮(街道)54142戶支管網排查,累計排查問題600個,整改完成281個。啟動澄江市50噸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建設項目。澄江市實現行政村1座以上無害化衛生公廁全覆蓋及414個村民小組垃圾收集全覆蓋。
加快推進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移民搬遷、拆除地塊生態修復治理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已完成59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恢復,開展剩余13個礦山生態恢復前期工作。鞏固存量,全面加快推進“森林撫仙湖”撫育提升項目前期工作,完成9萬畝撫育提升及1.5萬畝新增涵養林項目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編制工作。
此外,撫仙湖生態廊道線和環湖公路線“兩線”劃定已按照省、市最新要求完成了報審稿報審工作;累計拆除“兩違”圖斑88個,總面積16.46萬平方米;完成沿湖生態移民搬遷9704戶3.2萬人,拆除房屋234萬平方米。
轉型發展: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鄉村振興
近段時間以來,撫仙湖沿岸的農田里一片生機,油菜花開,蠶豆豐收。2021年,撫仙湖徑流區實行土地流轉、休耕輪作已是第四個年頭。5.8萬畝已流轉的耕地被統一規劃布局,擴大生態保育型、環境友好型作物種植,種植綠色烤煙1.2萬畝、藍莓1.1萬畝、荷藕水稻0.8萬畝。大力實施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替代部分化肥畝數17650畝。鞏固禁養區畜禽養殖退出成果,加強常態化監管,累計排查超規定養殖戶92戶,已全部完成整改,正在研究制定畜禽散養退出方案。
生態環境保護“倒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出年產值約5.8億元的藍莓產業和一批農旅融合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顯現。撫仙湖沿岸涌現出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吸納當地群眾就近就業,促進鄉村振興。(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