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瑞銘 洪紹華
中老鐵路之于玉溪,恰如旱塬久等的一場透雨。2.5小時,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就能從玉溪到西雙版納,這是中老鐵路開通后,將為百姓帶來的全新體驗。11月16日至17日,記者從中老鐵路玉磨段起點玉溪站乘坐體驗列車前往磨憨,看滇南地區山河壯美、產業興旺,感受沿線各地駛入高速路、奔向新未來的振興脈動。
16日8時許,記者來到玉溪站,從外圍看,整體建筑簡約、大氣,如同一只振翅高飛的大鵬。頂部中央,“玉溪站”三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進入明亮寬敞的候車廳,座椅擺放整齊,母嬰室、衛生間、洗漱臺、飲水機、電梯等設施配置齊全,旅客掃健康碼、行程碼后有序排隊等待安檢和檢票。
8點52分,從昆明站發車的“綠巨人”動車組駛入玉溪站,乘客開始檢票進站。“進站閘機自動檢票速度快,減少了我們排隊等候的時間。”體驗乘客張天海刷身份證進站后連連稱贊,“整個過程只用了約5分鐘”。在站臺等候的試乘人員則紛紛拿出“長槍短炮”和“綠巨人”拍照留影。
進入整潔敞亮的車廂,飲水機、洗漱臺、衛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除了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兩節車廂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大件行李柜,用于擺放行李箱等大件物品,每節車廂最后一排座椅背后,都有一塊空閑的位置,用于擺放輪椅、兒童推車等,十分人性化。兩側窗戶視野開闊、透光率高,座椅柔軟舒適,每排座位均配備了220伏電源插座,扶手邊的按鈕設置合理,乘客可以隨時將座椅靠背調節到自己最舒適的位置。
8時57分,列車駛出玉溪站,一路向南,朝著磨憨的方向飛馳。列車起步十分平穩,幾分鐘后,顯示屏顯示,列車加速到每小時160公里。看著窗外一閃而過的景色,記者打開手機地圖,一秒鐘的時間就顯示已向前移動40多米,手機信號也是滿格。都說動車不僅舒適而且穩定性高,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記者掏出一枚硬幣,豎著放在列車窗沿上,一秒、兩秒、一分鐘……五分鐘,硬幣一直穩穩地立著。還有餐車為乘客提供茶水和食物,記者又將水杯放在窗沿上,列車疾速狀態下,水杯中只有絲絲漣漪。“您好,請問需要熱水嗎?”“您好,請問需要什么幫助嗎?”一路上,乘務員服務細心周到,讓大家如沐春風。
25分鐘后,列車到達峨山境內的第二個火車站——化念站。中老鐵路的開通將為該地“綠色鋼城”建設帶來新機遇,物流通道的暢通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將助推化念鎮產城融合跑出“加速度”。
列車如梭,身影如風。從玉溪站出發40分鐘后,列車抵達元江站。該站位于甘莊街道,乘客紛紛下車合影留念。沿途景色目不暇接,10分鐘后,“好高啊!”“景色真美,真壯觀!”……車廂內傳來一片驚嘆聲,列車經過元江特大橋,該橋全長800多米,橫跨紅河高山峽谷,最高的橋墩有154米,相當于54層樓房的高度,可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一路向南,不僅有高速度,還有“高顏值”:10時40分到達普洱站,11時30分到達西雙版納站。除一站一景外,沿途果園、茶山遍布,橡膠林郁郁蔥蔥,瀾滄江浩蕩奔騰,不同地域的景色、風土人情串聯成“美景項鏈”“文化項鏈”……車廂里,乘客一路歡聲笑語,欣賞著窗外景色,回憶以前的情景,談論今天的變化,憧憬未來的愿景。
“在家門口坐上動車去西雙版納的夢成真啦!”乘客何正喜來自紅塔區賈井社區,曾參與中老鐵路沿線征地拆遷工作,他表示,“沿途老百姓一直有個鐵路夢,所以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從盤山公路到高速公路,再到鐵路,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
“以前從玉溪開車來西雙版納要5至6個小時,費時費力不說,來回油錢加過路費要1000元,現在動車兩個半小時就到了,省錢省時還省力。”乘客董文祥表示,“早上還在玉溪,中午就可徜徉熱帶雨林,漫步瀾滄江畔,逛遍星光夜市,體驗傣族風情。不僅如此,還可以坐上動車去老撾體驗中南半島的異域風情。”
據了解,中老鐵路北通昆明,南抵萬象,全長1022千米,由國內的昆玉段、玉磨段和老撾境內的磨萬段組成,其中玉溪段全長145.78千米,共設五個站點,分別為玉溪站、研和站、峨山站、化念站和元江站。該鐵路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的重要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通車后,玉溪市至老撾萬象有望實現直達運輸、朝發夕至、當日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