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塔區高倉街道梁王壩社區四組,有這么一位普普通通卻感動鄰里的婦女——李樹仙,她以自己善良、堅強、勤勞的品質,憑著對家庭的責任和對親人的摯愛,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體弱多病的公公和年邁的婆婆,辛苦撫養兩個女兒長大成才,一直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用一個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書寫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突遭不幸 打破平靜
1985年,李樹仙和丈夫姜春林結婚,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夫妻一起打拼,一家人其樂融融,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正當李樹仙一家人憧憬著美好未來的時候,不幸突然降臨。1990年,在修建當地小山壩的工程中,由于工程塌方,李樹仙丈夫的妹妹不幸離世,公公的腿腳落下了毛病,而丈夫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后,雖然保住了生命,卻成了植物人。家中的頂梁柱突然倒下,家庭的所有重擔全壓在了這個柔弱女人的肩上。一邊是殘疾的丈夫、體弱多病的公公,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兩個女兒(當年大女兒3歲、小女兒1歲)。如何才能為這個不幸的家庭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李樹仙面臨重重困難。
扛起重擔 堅強生活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李樹仙選擇勇敢面對,堅強地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擔,一個人忙里忙外。田地里的活計,別人家一天的活兒,她可能要干三天才能忙完,因為要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帶多病的公公到醫院看病買藥,同時兼顧孩子的生活、學習。
就這樣,李樹仙無怨無悔支撐著這個家庭。令人欣慰的是,事故發生五年后,經過她的悉心照料,丈夫奇跡般地蘇醒了過來,偶爾還能在床上靠坐一會兒,一起聊聊天。在她不斷地幫助和鼓勵下,丈夫通過堅持鍛煉,已經可以扶著鐵架解決大小便了。
隨著兩個女兒的長大,雖然家庭困難,但李樹仙還是想讓孩子多上學,學習更多知識,改變人生命運。經過李樹仙一家人的不斷努力,加上“低保政策”和各級政府、學校的幫助,李樹仙的兩個女兒都考上了中專,有了不錯的工作,家中也蓋起了樓房,生活有了明顯起色。
苦盡甘來 回饋社會
如今,李樹仙的兩個女兒都已成家。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們也傳承了孝老愛親的美德。大女兒出嫁后,和丈夫都非常孝順,平時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回家看望長輩。小女兒留在家里,小女婿也非常孝順,夫妻倆自主創業,事業蒸蒸日上。
子女孝順,兒孫繞膝,日子越過越好。常年的辛苦勞動,導致李樹仙腰椎增生,經常腰腿疼痛、麻木,需要打針吃藥。但她不用像以前那樣拼命干活了,每天只用做做飯,照顧一下丈夫,帶帶孫子,孝敬好公公和婆婆,算是苦盡甘來了。但李樹仙一家一直念著所獲得的幫助,希望能夠回饋社會,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這份愛。
從政府倡導農村美麗庭院門前“三包”以來,李樹仙一家人積極配合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義務管理著房屋側面的綠化帶、房屋前面的小花園。家里整潔干凈,一家人也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不鋪張浪費。
多年來,李樹仙用最質樸的感情和付出,溫暖著丈夫、公婆,照耀著兒女,感動著鄰居,激勵著身邊的人。2019年以來,她被社區評為“家庭美德(孝德)人物”,她家被玉溪市婦聯授予“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今年,被命名為第七屆“玉溪好人”候選人。
李樹仙說:“現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我們一家對生活有信心,我認為無論有多大困難,我們都要堅守孝老敬親傳統美德,勇敢地去面對,堅定地生活下去。”(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龔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