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誠信經營、熱情待客,憑著過硬的菜品質量、貼心的服務和不變的真誠,把一個小餐館辦得紅紅火火、遠近聞名。“做人講良心,做餐飲講誠信”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一直堅守的承諾。他就是峨山縣鑫源飯店經理施洪學。2021年,施洪學獲評第七屆“玉溪好人”。
今年48歲的施洪學,在餐飲行業已打拼20余年。剛開始,因為資金有限,施洪學在塔甸鎮開了一家小飯館,店里只有幾張桌子。但酒香不怕巷子深,他燒的菜色香味俱全、價格公道、分量充足,客人口口相傳,飯館知名度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火爆。通過幾年的打拼,施洪學有了一定的積蓄,與家人商量后,決定到峨山縣城開餐館。很快,他在峨山縣城的黃金路段租下500多平方米的店鋪,并于2010年注冊為鑫源飯店,主營峨山彝族傳統風味家常菜。
飯店開業后,為做出特色,給食客更好的就餐體驗,施洪學除主動參加專業的餐飲培訓外,還積極聽取顧客和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守住彝家“老味道”的同時努力推出新菜品,讓傳統菜品留住新顧客,新菜品留住老顧客。
餐飲業以質量為中心,容不得半點馬虎。20多年來,施洪學一直將誠信作為工作的標尺,在做好服務的同時,對于原料采購、菜品質量、衛生安全,他都嚴格把關。在飯店的生鮮區和蔬菜區,經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查看食材、檢查衛生,細致且嚴格。除此之外,施洪學拒絕使用“地溝油”,所有油品均從正規廠家選購,開具發票和憑證,拒絕添加劑、色素、增香劑等工業化學制品;每種肉制品都有3家以上的供貨商,采取優中選優的采購模式,一旦質量不過關,馬上淘汰,絕不寬容;蔬菜盡量購買附近菜農的時令蔬菜,為了買到新鮮的蔬菜,他每天凌晨5點就去菜市場挑選;為保證所有菜品新鮮,購買菜品時計算好一天的用量,采取“少買多次”的原則,讓顧客吃到新鮮的菜品。“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嚴把食材質量關,把每一道為客人做的菜,都當成為家人做的菜一樣。”施洪學說道。
為保證顧客利益,施洪學認真核算成本,采取“貴買貴賣、低買低賣”的原則,將所有菜品明碼標價。由于長期堅持誠信經營,鑫源飯店在峨山甚至省內都有良好信譽,在網上也好評如潮。
在經營飯店的同時,施洪學不忘社會責任。鑫源飯店員工從2010年的6名增加到現在的24名,全部招募當地企業下崗職工和家庭困難的群眾。一直以來,施洪學都認為員工才是自己最大的財富,正是有了員工的陪伴和攜手打拼,才能走到今天。在日常經營中,他堅持把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由于餐飲業就業門檻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施洪學會不定期聘請峨山大酒店的管理人員給員工講課,有時也聘請專業機構的老師前來培訓,提升員工服務技能。十多年來,施洪學從未拖欠過員工的工資,每月初,員工都能按時領到工資和獎金,即使在去年受疫情影響飯店停業的幾個月,他仍多方籌措資金,足額發放了所有員工的生活費,讓員工安心生活。
在供貨商眼里,施洪學是出了名的“甩手”老板:他到每一家供貨商采購,都采用簽單制,每月底統一結賬。十多年來,他從未拖欠過任何一家供貨商的貨款。2020年疫情期間,餐飲業損失嚴重,許多供貨商主動提出讓他延遲結算貨款,幫他度過危機,但他仍積極籌措資金,誠實守信,按照合同契約,按時結賬。
施洪學常說:“做菜如做人,用誠信去做菜,得到顧客的喜愛,贏得顧客的表揚,這就是我創業開飯店的意義。”(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瑞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