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城鄉建設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當深入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 記者 鄧星瑞 攝
2020年7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其中明確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的創建目標。隨后,云南省和玉溪市也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推動綠色建筑穩步發展。在政策的引領下,我市一批建筑行業企業快人一步,發展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配件,裝配式建筑得到快速發展。但與設計規模、生產規模相比,綠色建材的推廣使用仍有較大差距,裝配建筑企業“吃不飽”、綠色建筑“推廣難”等問題亟待關注。
前景好卻“吃不飽”
攪拌好的混凝土裝入罐車,駕駛員駕車經過淋浴門,自動噴淋系統給車身“洗澡”后,干凈整潔的車輛載著持續攪拌的混凝土開往建筑工地……這是記者在位于紅塔區北城街道玉溪水電志達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區域看到的景象。
玉溪水電志達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首家獲得綠色建材認證評價標識的綠色生產企業,企業獲得中國建筑科學院頒發的綠色建材三星級認證標識。使用綠色建材開展綠色建造,是建設高質量綠色建筑的基礎。據業內人士介紹,綠色建筑按評價標準從低到高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3個等級。以住宅建筑為例,一般情況下,18項達標可獲得一星級標識,27項達標可獲得二星級標識,35項達標可獲得三星級標識。
然而,這家混凝土行業的綠色標桿企業,在獲得三星級認證后并未因此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從最近三年的銷售業績看,公司的綠色混凝土系列產品銷量一路走低:年銷量從最高峰的46萬立方米下降到現在的20余萬立方米。今年1至9月,玉溪水電志達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綠色混凝土14萬立方米,僅占區域用量10%的市場份額!捌髽I投入了2000多萬元上馬綠色生產線,結果市場反應冷淡!庇裣娭具_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馮琦斐與合伙人甚至產生了“倒退回去”的想法。
“訂單少,吃不飽”的窘境也困擾著位于江川區九龍工業園區的玉溪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是我市第二家獲得“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稱號的企業,主要生產鋼筋混凝土預制梁柱、預制疊合樓板、預制隔墻板和各種各樣的預制樓梯。
使用混凝土預制件,能縮短工期。
企業負責人介紹,用其生產的混凝土預制品蓋房子就像搭積木,先在工廠把梁、墻板、疊合樓板、樓梯等“零部件”生產好、保養好,再用卡車運到工地現場,用塔吊再拼裝起來就能建成低層、多層或高層樓房。企業留存的一個視頻顯示,其集團在湖南長沙做的一個裝配式建筑,8個工人用20余個小時就建好了一幢2層樓房。
“集團公司在重慶投資的一個裝配式工廠,規模和投產時間與我們相當,他們已經接到1億元的訂單了,我們的訂單額還不到他們的零頭。”該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先后投入了2億元搞建設,現已完全具備生產條件,但由于訂單較少,工廠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目前只生產一些零星的市政產品。
為何“叫好不叫座”
玉溪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裝配式建筑配件生產線一角。
作為智慧建筑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玉溪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在節能減排方面有強勁優勢:能減少90%的建筑垃圾,節約80%的施工用水,節省70%的周轉材料,縮短40%的施工工期,能有效提升建筑品質,解決空鼓、裂縫、漏水等行業痛點。
除了控制建筑業污染,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在破解建筑工人緊缺的問題上也具有明顯優勢。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把工作端口前移,不需要建筑工人爬高上低支模板,能減少50%的現場工人,實現建筑領域“現場的事情工廠做,室外的事情室內做,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危險的事情機器做”。機械化、數字化的智慧制造工廠,將傳統的建筑工人轉化為新時期的建筑產業工人,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我公司已申請專利1647項、發明專利521項,專利申請數保持行業前列!庇裣阎窃炜萍加邢薰鞠嚓P負責人介紹,筑友集團已在全國22個省45個城市布局智能數字化工廠,目前,已服務全國各類項目共600萬平方米。比如,集團承建的湖南長沙馬欄山文化園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建設,裝配率達70%,創下了8個月的“閃建”速度。
據介紹,裝配式建筑的“配件”從工廠運至工地后,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會穿插進行,這就大大提高了建房效率。雖然裝配式建筑在一些省、市的推廣使用率逐年走高,但在我市的實際推廣落地效果并不明顯。記者采訪的多個建筑商對裝配式建筑均持觀望態度,他們更愿意購買商品混凝土,依靠自己的工人團隊現場澆筑建樓。還有建筑企業對裝配式建筑“半信半疑”,缺乏實質性行動。
為何“叫好”的裝配式建筑在市場上并不“叫座”?玉溪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偏高,大約每平方米的造價要比傳統建筑高200元。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全部采用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成本要上漲約3萬元。對于建筑體量較大的樓盤,在房價不變的情況下,采用裝配式建筑雖然能節能減排,但意味著企業要支付更多的成本。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現澆比較,裝配式建筑施工雖然減少了內外墻抹灰、鋼筋模板制作等成本,但預制構件的生產、運輸及安裝成本卻不低。比如,玉溪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定位就是輻射周邊150公里范圍,如果路程太遠,運輸和安裝的成本增加,性價比就打折了。
生產企業期待“政策紅包”
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吃不飽”的現狀,企業希望綠色建材推廣應用能得到政策扶持、公眾認可和市場接受。
當前,在混凝土生產使用領域,無論是農民自建房還是建筑企業施工,大家已摒棄現場攪拌制作混凝土的做法,轉而購買攪拌好的預拌商品混凝土,這樣不但能節約勞動力,且建筑質量更加有保證。但由于混凝土生產門檻低,產能較為充足,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混凝土企業低價銷售、墊資銷售、內部消化等競爭方式層出不窮,這些現象擠壓了綠色混凝土企業的盈利空間,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巨大沖擊。
注重低碳環保和資源可循環利用的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設備和人力才能保證污染物零排放,低碳綠色生產意味著企業要為美好環境買單,導致生產成本高。如果綠色企業與傳統企業在相同的供應鏈里同臺競技,就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示范,影響綠色企業的積極性。
多名企業負責人認為,在國家節能、降耗、減排的大趨勢下,“低碳與環境友好、資源合理利用、節能減排利廢”的綠色發展理念,是建筑業倡導的發展方向,應通過政策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經濟手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營造有利于綠色建筑發展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設計、建造、購買、使用綠色建筑的內生動力,從而促進和帶動更多企業對生產線工藝流程進行提檔升級,走綠色、低碳、環保之路。
“等利好政策出來,我們再對綠色建筑產品進行大力推廣!币患移髽I負責人明確向記者表示,之所以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最大的原因是“等政策”。
云南首條預拌砂漿生產線在玉溪加緊建設,預計年底投產。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不少省、市確實出臺了不同的政策給予獎勵,比如,有的在規劃環節給予“容積率獎勵”,有的直接發放“補貼資金”,還有的針對商品房實施“允許提前預售”“公積金貸款支持”“優先評優評獎”“金融支持”等方面優惠。有的省、市在財政資金投入建設的保障房、醫院、學校甚至公廁,帶頭使用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通過示范引導各界建設綠色建筑。
但也有一些省、市暴露出一個問題,一些裝配式建筑企業只能依靠政府“發包”的保障房等項目維持生產運轉,靠“政策紅包”維持生存,有的綠色企業甚至無法完全“斷奶”,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向市場求生存。
綠色建筑亟待效率變革
就在一些建筑企業觀望著用不用綠色建材時,我省首座裝配式建筑廠房——玉溪沃森新冠疫苗模塊廠房已經建成了。玉溪沃森常務副總經理林建祥向記者介紹,由于采用模塊化鋼結構的裝配式建筑,廠房的建造時間從傳統的2年縮短到7.5個月,主體廠房18天就完成了模塊拼裝。
我市首家獲得“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稱號的云南宇城杭蕭鋼結構有限公司,其生產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也受到市場熱捧。僅今年上半年,企業就生產完成鋼結構構件1.5萬噸,生產總值1.5億元。目前,公司的鋼結構產品遠銷至泰國、老撾等東南亞國家。
“我們還在研發輕質、保溫、防水和強度高的新型墻體材料,主料是由廢棄礦渣燒制而成!痹颇嫌畛呛际掍摻Y構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強介紹,用鋼結構和新型材料建成的房屋,拆遷后鋼材能繼續用,隔墻經回爐再燒后可再利用,房屋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達90%以上。
“這樣的好處在于,業主投資一次,搬遷時能將整個房子搬走!备饛娬J為,這類新材料新產品的運用,改變了傳統建筑一拆遷就產生大量建筑垃圾的現狀,如果將其運用到半山酒店、特色民宿和鄉村旅游等方面,則會顯現出靈活、多變和低成本搬遷等優點。
多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技術創新是引領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建筑建材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將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用于推動綠色建筑精細化設計和高水平運營,有利于提升綠色建筑能源資源節約水平,為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在房屋建設領域使用綠色新產品,房屋裝修領域方面新產品新技術的運用也受到關注。市民張先生近期正打算將住了近20年的自建房重新裝修,但在進行房屋結構改造時他遇到了難題:工程技術員告訴他樓板上不能隨意用磚頭砌筑隔墻,否則會存在安全隱患,但當他跑了一遍建材市場卻找不到合適的輕質隔墻。幾年前去日本旅行時,張先生研究過酒店里一體成型的衛生間,它的地板和墻面材質相同,不但內部結構設計合理,還具有保溫、隔音、節能等功能。此次房屋改造,他想買一個成品衛生間直接安裝,但一直沒發現有這樣的產品供給。(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白誠穎)
短 評
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
□ 白誠穎
保溫砂漿做外墻,讓建筑物的保暖性能更好;防水砂漿用于衛生間和廚房的裝修工程,能大幅提高防水性能;采用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建房,縮短了工期、減少了工人使用量;鋼結構綠色工業裝配式建筑已經走出國門,開始服務東南亞國家……近年來,隨著我市建筑業產業的發展,綠色建材企業不斷涌現。
綠色建筑逐步興起,但在產業繁榮的背后,玉溪的建筑業與全國一樣,仍然存在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問題。根據《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測算,我國建筑全過程能耗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超過45%。在全國上下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當下,解決城鄉建設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變得更為迫切。從這個角度看,玉溪當深入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讓更多建筑“綠”起來。
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的必然選擇,是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全面推進清潔生產,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要大力推廣使用綠色低碳建材,開展綠色建造,建設綠色建筑,不斷提升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達6.3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50%,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0.5%。到2021年,各地的綠色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研究表明,相比傳統現澆方式,裝配式建筑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可大幅減少建筑垃圾排放、縮短工期、節約木材、節約水泥砂漿、減少水資源消耗和人力成本,因此值得大力推廣。
發展綠色建材,是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的基礎。面對綠色建材的投資熱,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整體謀劃、穩步推進,全面構建綠色建造產業鏈,提升建造產業化水平。一方面要引導市場主體謹慎投資、合理布局,降低運輸成本,避免區域產能過剩。以混凝土為例,作為“短腿”行業,生產企業的服務半徑有限,如果區域內產能過剩,則會導致企業投資虧損。另一方面,要加強綠色低碳建材的科技攻關,促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發展,讓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讓研發出來的新材料好用不貴。
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要積極開展綠色建筑精品示范工程。對于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住宅等建筑物,要選擇合適的建筑加強系統集成化設計,通過設計引領增強綠色建筑的示范效應。要選用高強、耐久、抗老化材料,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降低部件更換頻次,從長遠角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實現源頭減排。要示范安裝方法,合理規劃工序,提高工程易造性,減少返工浪費和資源消耗。
綠色建筑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還要探索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咨詢等組織管理方式,促進設計、生產、施工深度協同,整合自然氣候、地理環境、歷史文脈等諸多方面的系統性設計,整體提升設計建造管理集約化水平,增強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靈活性與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