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馮文斌,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瘦弱單薄;但與他交談后,又會被他內心強大的正能量所感染。十余年來,馮文斌連續免費為老年人送藥,僅此項開支就高達100余萬元。2020年,馮文斌將名下的7家藥店合并給他人,但熱心公益的他仍舊放不下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又與朋友合伙開了新藥店,盡己所能幫助更多人。2019年,馮文斌獲第七屆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獎。
創業致富不忘回報鄉親
馮文斌今年52歲,系紅塔區北城街道東前社區12組村民,看似普通的他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馮文斌是紅塔區較早創辦藥品經營連鎖店的人,他思想進步,刻苦鉆研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和藥理知識。自2005年起,他的藥店從1家擴大到7家。致富后,馮文斌不忘群眾,熱心幫助村里的貧困老人。
回憶起幫助老人的初衷,還得從馮文斌艱苦的童年生活說起。馮文斌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哥哥身患殘疾,從小家庭就很拮據,住的是土木結構的老房子,每當雨季來臨,常常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1992年,馮文斌從玉溪二職中畢業,正當他滿懷希望想改變家人生活時,父親的去世讓這個家再次墜入深淵。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后,馮文斌承擔起家里最繁重的農活,但身體瘦弱的他沒幾天手就磨起了血泡,肩膀也磨掉了一層皮。通過這次家庭變故,馮文斌深知要改變家庭現狀,就必須自己創業。
2005年,在一位朋友的指點下,馮文斌揣著東拼西湊的幾萬元錢,在北城開了自己的第一家藥店“心連心藥店”。為何起名“心連心藥店”?是因為他希望和顧客永遠心連著心,心中永遠有愛,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要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剛跨入這個行業時,馮文斌每天學習到深夜,最終將自己的藥店做到了紅塔區較為規范的藥店之一,多次受到藥監部門表彰。
藥店開業第一年,馮文斌就遇到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老人血壓非常高,當馮文斌將一盒售價7.2元的降壓藥拿給老人時,老人從口袋里掏出一堆皺皺巴巴的角票,但依舊湊不夠藥錢,馮文斌只好把這盒降壓藥送給了老人。“三天后,這位老人拿了一捆韭菜來給我,說她吃了我送的藥后血壓降下來了。”馮文斌說。后來他得知老人家中有個智障女兒,老人靠撿垃圾維持生活后,免費為老人提供了三年多的降壓藥,直到老人去世。
在藥品銷售過程中,馮文斌接觸過很多這樣的老年人,他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卻沒有錢買藥,這讓他內心很難受。2007年,馮文斌開始為東前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辦理愛心卡,這些老年人每年可在他的藥店免費領取120元的藥品,單這一項開支每年需要近8萬元,目前已免費送藥價值100余萬元。2020年,馮文斌將自己名下的藥店合并給了他人,他合并藥店唯一的要求就是對方要將這份愛心延續下去。
走到哪里愛心就帶到哪里
藥店合并出去后,馮文斌與他人合伙在蒙自成立了紅河山水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建筑垃圾回收,每年收入也很可觀。但致富后的馮文斌助人為樂的初心不變,公司出資10萬元為蒙自一村委會修建黨建室。在得知蒙自新安小學缺教學物品時,公司又免費為該校送去10臺電腦。疫情期間,公司還出資10萬元幫蒙自修建疫情防控隔離所。“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會心懷感激,都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將愛心傳遞下去。”馮文斌擲地有聲地說。
現在,馮文斌周一至周五在蒙自,周六、周日回玉溪,因為他心中還在謀劃著一件“大事”。2021年4月,馮文斌與幾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營街街道、研和街道合伙開了“紅塔區康宇大藥房”,他們想把關愛他人、免費送藥的活動繼續做下去。馮文斌告訴記者,現在開藥店對他來說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內心放不下的牽掛。他們的愿望是在紅塔區的每個鄉(街道)開一家康宇大藥房,為特別困難的群眾終身免費提供藥品,相對貧困或有特殊需求的群眾可享半價用藥。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2018年至2020年,馮文斌連續三年出資在北城街道組織舉辦廣場舞比賽,最多的時候有60支隊伍參賽,此項開支每年需要5萬余元。疫情暴發初期,馮文斌又四處搜集口罩、酒精、消毒水等物品,并送到堵卡點、學校等地,以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鄧成康是馮文斌20多年的老朋友,現在又合伙開了康宇大藥房。他說,這些年,馮文斌助人為樂的點點滴滴他都看在眼里,自己也被馮文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他會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溫暖和幫助更多人。
近年來,馮文斌先后獲紅塔區道德模范、紅塔區“和美家庭”示范戶、玉溪市道德模范、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