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2021年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華寧柑橘入選2021年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區域公用品牌名單,這是對華寧柑橘最新的喜報。歷經40余年的發展,華寧柑橘成為有規模、有品牌、有效益的大產業。2020年,全縣種植面積達13.86萬畝,產量28.83萬噸,產值10.52億元,橘農戶均收入7.44萬元,成為華寧縣鄉村振興和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按照“綠色發展、科技支撐、提升品質、統一標準、品牌營銷、延鏈增效”的思路,華寧縣委、縣政府積極創建華寧柑橘區域公共品牌,引導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向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方向靠攏,進一步把華寧柑橘產業打造成區域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條完整、經濟效益明顯、市場競爭力強的“一縣一業”主導產業。
然而,在華寧縣全力推進“一縣一業”主導產業、著力打造全國特早熟優質柑橘產業基地、打響華寧柑橘品牌的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伴隨著今年的銷售開局不利及近年來發展中短板的顯現,華寧柑橘產業如何突破瓶頸,破繭成蝶成了值得關注的問題。
打造“一縣一業”的稟賦優勢
時下,華寧縣正全力以赴做好省級“一縣一業”農業示范縣申報創建工作,而在發展柑橘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的路上,華寧具有稟賦優勢。經過多年發展,華寧柑橘在綠色發展基礎、融合發展勢頭、品牌建設基礎、產品市場銷路、示范帶動效果等方面都擁有良好的條件。
近年來,華寧縣按照綠色發展“一控二減三基本”的原則,精耕細作,科學管理,大力推廣柑橘標準化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控梢保果等綠色適用科技,比較效益優勢突出。2006年以來,縣級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柑橘產業發展經費,主要用于柑橘綠色防控,引導鼓勵柑橘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積極進行綠色食品產地認證和綠色食品申報。
在品牌建設上,華寧柑橘先后在全國農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牌3枚、銀牌3枚;9個柑橘品種獲優質水果稱號;2個柑橘品種獲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2012年經國家商標總局注冊了“華寧柑桔”商標;同年被認定為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面積10萬畝,產量30萬噸;2015年被評為云南省著名商標;2020年,“華寧柑桔”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0.33億元。
由于華寧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華寧柑橘比國內其他柑橘主產區提早成熟上市40至60天。“優質、早熟”已成為華寧柑橘的獨特名片。2020年,華寧柑橘銷往國內(除港澳臺、西藏)所有城市,部分柑橘還通過外商出口到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加拿大、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際市場,出省出口占全年總產量的85%,省內銷售占15%,經過多年發展,華寧柑橘具有廣闊的產品市場銷路。
目前,華寧縣全縣異地(縣外)開發柑橘產業涉及農戶174戶,種植面積68668畝943.4萬株,品種20余個,涉及7州(市)19縣。全省適宜種植柑橘的州(市),都有華寧柑橘人的身影。異地開發不僅擴大了華寧柑橘的外延,實現華寧柑橘生產經營技術的外包,而且對開發地的農業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帶動異地農民發展種植柑橘,增加其經濟收入,具有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在發展中不斷探索嘗新
經歷40余年的發展,華寧的柑橘產業雖說擁有諸多稟賦優勢,但也有不少問題日益顯現,發展瓶頸有待突破。今年柑橘銷售開局不利,讓眾多橘農遭受重挫,價格遇冷的背后也暴露出華寧柑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而,部分橘農和公司在發展中不斷探索嘗新,無論是從新品的探索,還是新的種植模式的嘗試,都在為華寧柑橘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一條可借鑒之路。
今年,在華寧柑橘銷售市場開局價格持續走低,果農們普遍叫苦連天的時候,華溪鎮甫甸社區下拖卓村的白兵一家卻迎來了大豐收。他家的6000棵金秋砂糖橘今年剛掛果,還沒成熟就被外地客商早早以9.6元一公斤的高價全部預訂一空,目前已經收到50萬元定金,白兵的新品探索在這場價格遭遇戰中贏下了頭陣。
白兵正在查看柑橘長勢
走進白兵的柑橘地,他正在悉心照管著果樹,沉甸甸的果實綴滿枝頭,散發著淡淡的果香。“金秋砂糖橘是我家4年前從四川引進的新品種,這個品種口感比較好,掛果率高,且果子留樹時間長,為錯季銷售提供了條件,更容易賣到好價錢。”白兵說。
白兵告訴記者,他家從父輩開始種植柑橘,至今已種了30多年。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他家一直在探尋適合當地氣候條件,且經濟價值高的柑橘新品種。前幾年外出考察的時候,白兵了解到金秋砂糖橘能賣20多塊一公斤,具有品質好、價格高等優勢,這種新型品種目前種植數量還不多,市場前景相對較好,于是他大著膽子引進嘗試栽種。
在白兵一家的精心管護下,金秋砂糖橘這些年長勢不錯、產量可觀。“雖然是第一年掛果,但是初步估計產量可以達到幾十公斤一棵。”白兵告訴記者,50畝金秋砂糖橘產量大約有200噸,等10月成熟交付,將為他家帶來近200萬元的收入。
“嘗試新品種植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值得一試,像今年這種情況新品就具有市場優勢。”說起新品嘗試,華寧惠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呈學說,“我也打算在自己的基地嘗試新品種,向品牌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然而,就華寧的特早熟柑橘優勢而言,品種資源匱乏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國的特早熟品種不多,每年國家審定的特早熟品種只有三四個,而適宜華寧這個海拔氣候的品種幾乎沒有。”華寧縣柑桔科學研究所所長李冬云說,“目前,品種問題是一個‘卡脖子’的問題。”
面對銷售市場帶來的壓力,提升果品質量成了橘農們開始思考的問題,探索綠色發展與新的種植模式也是一條破局之路,而華寧惠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探索種養循環的項目,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的同時,果子的品質也邁上了新臺階。
在華寧惠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種養循環項目基地,果子掛滿枝頭。
走過崎嶇的山路,沿途蒼翠的果樹上碩果累累,抵達華寧惠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種植基地,許多藍色的大罐子格外顯眼。“我們在這里養了1000余頭豬,養殖的糞便通過這個設備進行分解,產生的氣體可以用來發電,給養殖場升溫、照明、做飯,而排出來的沼液就流到這個大池子里,隨后接入噴灌系統,對基地的果樹進行噴灌,可以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所以這個藍色大罐存儲的是這片基地的‘營養液’。”張呈學說。
而讓張呈學引以為傲的是,通過這個種養循環項目種植出來的柑橘,品質比用化肥、農藥種植出來的好很多。“這里的果子橘味濃、化渣,吃起來口感不錯,也賣得上價,今年我們這片基地的果子都是供給外地超市。”張呈學告訴記者,“只有我們把品質提升上去了,才有能力應對多變的市場,也才能提升華寧柑橘的競爭力。”
“觸電”拓展市場銷路
在華寧銳豐柑桔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進行柑橘分揀。
從去年開始,每到柑橘銷售旺季,在華溪鎮的華寧銳豐農業有限公司的分果車間里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工人們加班加點忙著將新鮮柑橘分揀裝箱,貼好快遞單號,裝車銷往全國各地。
其實,華寧柑橘在去年便開始遭遇價格走低的情況,到了今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窮則思變”,面對市場銷售大幅下滑,價格持續走低的形勢,主產區華溪鎮、盤溪鎮的一些柑橘種植戶和銷售企業開始積極探尋新的銷售渠道。他們把目光瞄準了當前正在興起的電商行業,通過點對點的線上產品銷售模式,為柑橘開辟出一條新的銷路。
“我們去年搭建起電商銷售平臺,目前已經打通了淘寶、拼多多和社區團隊購貨等網絡銷售渠道。”云南銳豐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東說,近一兩年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柑橘市場低迷,坐等客商上門的銷售模式已不能滿足這一產業發展的需求。為此我們注冊了電子商務公司,組建起電子商務運營團隊,搭上了電商“快車”。
“去年試水就覺得前景還不錯,今年銷量較去年有了大幅提升,從7月19日柑橘上市至今,已經在網上銷售了近600噸,今年預計能實現1000噸的線上銷量。”該公司的銷售經理魏德磊告訴記者。
工人們忙著進行包裝
同樣,在華寧縣盤溪鎮大寨社區的躍進電子商務產業園車間內,柑橘銷售季,100余名工人在各條生產線上忙著分揀、包裝,近4000平方米的廠房里到處回響著封箱時撕拉膠帶的聲音,而在產業園的后臺辦公室,客服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將一張張快遞單不停地打印出來。
“柑橘上市以來,每天的訂單大約有3萬單,日銷售100余噸鮮果,要4輛掛車才能運完。”躍進果業負責人董海兵介紹,果園直供的華寧蜜橘物美價廉備受網友青睞,店鋪銷量最近穩居拼多多平臺橘子暢銷榜前三名。
在距離躍進果業不遠的銳華農業大寨社區電子商務倉儲中心里,偌大的廠區被一箱箱柑橘堆積得滿滿當當。公司負責人曹銳是地地道道的大寨人,前幾年他的柑橘分果廠開在盤溪鎮的大遠倉村,地點小,生意不算紅火。后來曹銳將廠搬到大寨社區轉型做電商后,柑橘上市期間每天的銷量線下200噸,線上攀升至170余噸,日均訂單2萬至3萬單。
柑橘線上銷售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銷量的不足,但剛剛起步的電商企業在物流、制單、包裝等環節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導致電商銷售發展緩慢。目前華寧柑橘銷售仍然以農戶-省外客商-省外批發市場-批發商-消費者為主。
破局之路的探討思考
華寧特早熟柑橘上市時的價格優勢在今年開局遭遇有史以來最強滑鐵盧,這當頭一棒讓華寧柑橘產業從種植到管理再到市場各個環節的問題得以暴露,也讓華寧橘農及相關人士開始思考市場遇冷背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柑橘銷售開局價格走低,果品質量是其中的一個問題,而針對提升果品質量,華寧縣新村柑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少榮認為,農戶方面的生產管理,雖然經過多年的摸索,技術提高了不少,但是品質還是有問題。
“今年口感偏酸,環境、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的問題都有待提高,下一步特早熟這一塊要改一部分,要鼓勵改良品種,同時在管理上要增施有機肥,調整施肥結構,從外觀到口感提升果品品質。”吳少榮說,隨著柑橘產業的不斷發展、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粗放發展帶來的問題,一方面讓市場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則使果品質量參差不齊。
“短時間內柑橘集中上市,這必然給市場造成巨大壓力,其實我們可以經過品種改良,將這些集中上市的柑橘進行分流。”華寧縣新村柑桔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胡永常說,“因海拔不同,栽種出來的果品從外觀到口感都存在差別,而一些地區并沒有找到適宜的品種,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探索,要在適合的地區種適合的品種,在生產環節,一定要把控好果品的質量。”
“現在在華寧種植柑橘,比拼的是‘內力’。”李冬云說,所謂的內力就是從管理理念、施肥提升、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下功夫,質量是關鍵,因為最終拼的是果品的品質。
“多年來,華寧柑橘已經開拓出屬于自己的市場,我們要保住市場、穩住價格,就必須走品牌化路線,要打造一個屬于華寧柑橘的品牌,要讓消費者知道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是華寧柑橘這個品牌,其他殘次品不能去到市場上。”胡永常說。
打造品牌需要突破的是標準的定制,要從外觀、口感、農殘、甜度等方面定出相應標準。2019年,隨著華寧柑橘產業園交易中心的建成投產,柑橘加工分選設備的投用,從分選上開始了嘗試與探索。“我們現在需要建立相應標準,根據標準將果子分出各種等級,實現優質優價,讓買賣雙方適應標準。”華寧縣新村柑桔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銷售的副總經理沈支援說。
說起標準的建立,胡永常告訴記者,按照標準分選果子,可以倒逼果農要么提升果品讓其達到相應標準,賣上好價錢,要么被自然淘汰。同時,可以讓客商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不同等級的果子。李冬云告訴記者,現在華寧有一套標準,因為這套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只能是推薦大家使用,現在關鍵是執行的問題。沈支援表示,這需要龍頭企業抱團牽頭實施,從設備、冷鏈等各方面進行合作,開展規范化運作。
據李冬云介紹,下一步,華寧縣將持續放大華寧柑橘特早熟、早熟優勢,深入實施“一二三”行動,全力以赴做好省級“一縣一業”農業示范縣申報創建工作。加強對“種苗端”和“電商端”的引進和利用,加快推動數字柑橘集運中心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依托盤溪鎮、華溪鎮低熱河谷萬畝柑橘園,聚焦云南省特早熟柑橘“交易中心、技術中心、苗木中心、數字中心”建設,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持續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把華寧柑橘產業打造成區域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條完整、經濟效益明顯、市場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到2025年,預計全縣種植面積達14萬畝,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38個、示范村8個,產量40萬噸,實現綜合產值38億元。(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熊長青 馬蘭)
短 評:
破解發展難題 全力打造“一縣一業”
□ 陳志蓮
在省委省政府玉溪現場辦公會上,省委領導對華寧柑橘產業提出了明確要求——打造高端水果基地。加快華寧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然而,經歷40余年的發展,華寧柑橘暴露出自身的短板。時下,華寧縣委、縣政府正全力推進“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只有正視問題,破解發展難題,方能實現華寧柑橘向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找準問題方能解決問題,要正視華寧柑橘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譬如,有資質的柑橘育苗企業引領作用不突出,橘農私自育苗引苗勢頭還沒有全面扭轉和控制;柑橘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產業化、組織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帶動力弱;農戶分散經營,技術標準難統一,管理投入成本差距大,導致果品質量參差不齊;柑橘品牌數量雜散,品牌效應不強,品牌附加值不高,品牌影響力弱。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柑橘品種的優選、栽培管理技術的規范、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培育有特色、有口碑、高品質的華寧柑橘品牌,實現優質優價,推進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和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要實現華寧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特色,以綠色為引領、市場為導向,不斷加強創新驅動力。要統籌考慮縣域內資源稟賦、產業規模、市場品牌等,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可持續發展,注重規劃先行、因勢利導,堅持錯位競爭、差異發展,避免產業同質化;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發展、投資建設、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以優質的產業資源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社會資本,努力打造開放型產業發展格局;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主導發展全過程,優化空間布局,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增強綠色供給能力,推動形成綠色審查方式和生活方式,激活農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推進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主導產業品種研發、設施裝備、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加強組織創新,加快產加銷、農工貿、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加強機制創新,建立現代農業投融資、土地要素合理供給、科技與人才服務支撐、利益合理分配機制,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