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社會聚焦
多彩豐收節:慶豐收 感黨恩
2021-09-24 11:09:12

編者的話:“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銀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萬徑香。”時序秋分,晝夜平衡,秋色正濃,放眼玉溪大地,金燦燦、紅彤彤、沉甸甸、肥嘟嘟……各地農民群眾忙著收獲水稻、蔬菜、瓜果等農作物,處處呈現一派豐收景象。在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本報記者深入我市各地鄉村采訪,描繪豐收景象,以饗讀者。讓我們和廣大農民群眾一起,慶豐收、感黨恩,分享豐收的喜悅,感受新農村的變化。

新寨村:柑橘豐收果農樂

6

又到一年豐收季,在新平縣戛灑鎮新寨村和新平褚氏農業有限公司的褚橙莊園內,45萬棵果樹上掛滿了即將成熟的柑橘。

褚氏公司行政主管劉勛介紹,今年的柑橘預計11月初成熟,現在柑橘進入了糖度轉化的關鍵期。為了保證果品的質量,目前正在做日常管護,確保把最好的果子交到消費者手中。據了解,新平褚氏農業有限公司共種植柑橘6300畝,預計產量將達到2.3萬多噸。

在新寨村,種柑橘已經成為村民的主要支柱產業,果農的生活也發生了喜人變化。看著即將成熟上市的柑橘,果農刀星銘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他告訴記者:“預計今年我家的10多畝柑橘能有30多噸的產量,將會有13萬多元的收入。”

刀星銘一家從2014年開始栽種柑橘,一畝地有1萬多元的收入,今年價格不錯,果子還沒成熟就已經被果商訂完了。隨著收入的增加,刀星銘家建起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新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永芳介紹,新寨村種植農戶有332戶,占全村總農戶數的97%,柑橘產量今年將達3100多噸,預計產值1400萬元,果農將迎來一個實實在在的豐收年。

目前,新平縣共有柑橘種植經營主體222戶,面積94571.1畝。近年來,新平縣在智能選果提質增效上做文章,全縣建成柑橘選果生產線24條,設備設計年加工能力達44.18萬噸,智能選果帶動了企業和種植大戶的柑橘產品銷售。

小灣社區:“網紅村”里話變遷

5

傍晚時分,澄江市右所鎮小灣社區稍顯寧靜,風格多樣的半山酒店建筑群被鍍上了一層淡淡的玫瑰金。一路蜿蜒而上,沿途不時可見村民爬山、散步,孩子騎車炫技,游客拍照賞景。

這個撫仙湖畔依山而建的村子,曾經是個吃水靠肩背、衛生靠風吹、外村姑娘不敢嫁的地方,而今已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也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走進村民魯秀芬家的院子,客廳里傳來廣場舞的音樂,魯秀芬看著一臺KTV點歌機播放的視頻學跳舞。她和老伴識字不多,但都能熟練操作電器。“這是老伴今年4月逛街時花2000多塊錢買的,閑暇時可以和家人一起娛樂下。”魯秀芬說。

三十多年前他們結婚時,住的是茅草房,只添置了一件丈夫打的柜子,連臺縫紉機都沒有,更別提電器了。當時雖然地里種著糧食,可只夠吃半年。夫妻倆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披星戴月刨地,這樣干了八年才把房子建起來。家里有了孩子后,開支增加了,生活常常捉襟見肘,遇有稍微大點的支出就得去借錢。

特色民宿示范村相關項目實施后,魯秀芬和部分小灣村民一樣,靠出租房屋、經營民宿和山地流轉,獲得不菲的收入。隨著撫仙湖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小灣人逐步從農業生產中脫離出來,收入逐年增加。日子好過了,但村民們沒有選擇“躺平”,在小灣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年輕人外出就業,年長者就近在民宿打工。

小灣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貴友說,目前小灣民宿集群已初具雛形,按照澄江市小灣特色民宿示范村項目總體規劃布局,未來計劃以特色民宿旅游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

六十畝村:點花成“金”富農家

7

秋分時節,江川區九溪鎮六十畝村的千畝百合花田中,村民們忙著整地理墑或播種花球。

六十畝村黨總支書記蔣培湖說:“百合花連年豐收,如今我們村能種的土地都種了百合花,種植大戶通過流轉土地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村民也通過地租實現了增收。”

種植大戶李紅明忙著把一個個花球種進水稻輪作后的土壤里,他告訴記者:“我家有60畝百合花田,每年都會拿出一半輪種水稻,中秋節前剛剛收了水稻,有5噸多的收成。水旱輪作不僅改良了土壤,也讓我們增加了收入。”

李紅明種植百合花已有十余年的光景,從以前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貧困潦倒,到現在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百合花“開”出了他如今的幸福生活。“2007年我開始種的時候,只有四五十戶在種,現在已經發展到500多戶了,大家的日子都越過越好了。”李紅明說。

六十畝村百合花種植迅猛發展,目前種植戶達579戶,種植面積達2700畝,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1.7萬元,百合花產業總收入超1億元。

“一朵百合花”種出了一個億元村,也種出了一個文明村。花卉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村民帶來了物質的豐收,也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基礎。2.8萬平方米的危舊房屋被拆除,占地3600平方米的中心廣場建成,2個停車場投入使用,2個三星級公廁建成,美麗宜居新農村建設二期即將完工,綠地花園四處可見……

在老年人服務中心,空巢老人享受著集中供餐的照顧;在兒童之家,放學后的小朋友由愛心媽媽統一照管;在農家書屋,農閑的村民坐覽書中萬千世界;在科普館,志愿者精彩的演說帶領人們發現“科技改變世界”的神奇,一場又一場的科技培訓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堅實保障;在中心廣場的大戲臺,逢年過節老、中、青、幼4支文藝隊連番登臺,載歌載舞,“唱”盡美好生活。2020年,六十畝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

者灣村:“書畫之鄉”花盛開

者灣3組村民馬應才家“果實”累累

者灣3組村民馬應才家“果實”累累

9月23日,記者走進通海縣四街鎮者灣村,看到的是五谷豐登、瓜果飄香、鮮花盛開的豐收圖景以及農民書畫家“書畫”豐收的場景。

記者來到者灣村1組村民王明富家時,王明富和家人正忙著加工剛剛采收回來的菊花。“這一季,我們家一共栽了4畝菊花,最近剛好是花期。”王明富笑呵呵地一邊說,一邊忙著修剪花枝、包裝花束。菊花畝產約3500束,按每束8元的價格,可有11萬元的收入。

“我們者灣村的花卉種植了200多畝,以菊花、向日葵、玫瑰等品種為主。以前,花農要自己把花送到斗南花卉市場賣,現在產量多、質量好,花卉商就到我們村來收購。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一個花卉合作社,幫助花農種好花、賣好花。”者灣村黨總支書記張雙全說。

太陽當頭,者灣村7組村民布增運沒有閑下來,而是忙著栽下新一批小白菜。“我這片田有1.5畝,之前種的是甜玉米,兩天前剛賣完,我趕著時間收拾好田種上小白菜,還可以趕在年前賣。”布增運說。1.5畝田可以栽種小白菜約1.9萬棵,如果按照往年的價格,布增運將有1.3萬余元的收入。

者灣村位于通海縣西北部,轄區內有8個村民小組,近年來以種植蔬菜、烤煙、花卉為主,2020年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因歷代文人墨客輩出,有“碧山墨莊”之稱,200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冠名“書畫之鄉”。

為迎接“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3日,楊正福、李廷發、馬應才幾位書畫家一早便到村委會寫字作畫。位于者灣村委會四樓的“書畫創作室”和“書畫展覽室”,是村民們引以為豪的財富。楊正福樂呵呵地對記者說:“你看我今天的畫,有菜、有花、有果實,的確很‘豐收’吧。”

下拖卓小組:枝頭掛滿“金果果”

3

金秋時節,在華寧縣華溪鎮甫甸社區下拖卓小組,村民搶抓晴好天氣采收柑橘,田間地頭、房前屋后一派豐收的喜人畫卷。

一大早,下拖卓村民普美麗一家就到柑橘地里忙活起來,成熟的果實裝滿一筐又一筐。“今年雨水好,掛果率高,我家的6000棵柑橘樹產量大約有60噸左右,平均每棵樹的收成比去年多出20公斤。”

普美麗是村里出了名的柑橘種植能手,她家栽出來的柑橘剛成熟就有客商等著上門收購,價格也賣得比較好。談及高產及高品質的原因,普美麗認為主要是選種和管理兩大因素。幾年前,普美麗家選了一個優良的柑橘品種,多年來堅持自主育苗和栽培,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她家日常極其重視管理,每天至少去果園管護一次。

“光種柑橘每年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遇上價格不錯的年份,賣上30多萬元也是有的。”普美麗說,十多年前她嫁來的時候,家里剛剛蓋起新房,欠了不少債。種上柑橘后,不出幾年就還清了債務,還買了車。

柑橘這個“金果果”鋪就的致富路,讓下拖卓彝家人的日子都變得“柑”甜如飴。艷陽下的山坡上,村民白云昌忙著采摘豐收的果實。“不用拉到市場上賣,收購商差不多就過來看看,晚上就拉去稱了。”白云昌說。

近年來,借華寧縣加強柑橘種植培訓的東風,白云昌的柑橘種植技術得到了提升,靠著吃苦耐勞的鉆勁和精心管理,他先后種下的2000棵柑橘樹長勢喜人。“賣柑橘收入一年有十六七萬元,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房子也蓋起來了。”

現在的下拖卓,家家戶戶都用勤勞的雙手種植柑橘,改變了以往貧窮落后的面貌。2020年,下拖卓小組柑橘銷售收入達640余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金橘滿園,棟棟新樓,如今的下拖卓,破屋爛墻、污水橫流的亂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寬闊整潔的道路、綠茵如蓋的文化長廊、漂亮寬敞的彝族文化廣場。飄香的碩果,讓下拖卓彝家人的日子越來越甜。

禹石沙新村:美好生活有盼頭

4

9月22日,走進易門縣浦貝彝族鄉浦貝社區禹石沙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白色墻面上畫著花鳥山水的民居,村內道路寬敞平整,滿地金黃的苞谷,村民們趁天晴,在自家門前晾曬、脫粒苞谷,忙得不亦樂乎。

正在曬苞谷的村民穆秀芝告訴記者,她家今年種植了7畝苞谷,共收獲4900余公斤,按一公斤3元的價格計算,產值預計1.47萬余元。“現在交通條件好了,田地間都有機耕路,新房門前都有晾曬的場地,從地里收獲的苞谷可以直接用貨車拉到家門口,省時省力。”穆秀芝說,以前可不這樣,田地間道路泥濘,通行條件差,村子遠在深山,山陡路險,種了也運不出去,只能肩挑背扛運回家自己吃或者用來養殖牲畜。

2018年以前,穆秀芝一家8口擠在十平方米見方、墻面開裂的土房里,每逢雨天,房子就成了她最擔憂的事。提心吊膽的日子終于在2018年結束了,穆秀芝和很多村民一樣,搬到了禹石沙新村,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居。

禹石沙小組組長魯文紅介紹,為解決滑坡災害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威脅,2015年浦貝鄉把禹石沙納入農村危房改造項目;2016年申報并獲批地質災害滑坡避讓搬遷項目;2017年確定為易地扶貧搬遷點,當年12月底,10戶建檔立卡戶率先搬進禹石沙新村;2018年,老村的其他村民也陸續搬入新村。

搬遷后的新村在易峨高公路邊,距離浦貝鄉集鎮三四分鐘車程,離縣城也不遠。禹石沙小組副組長馬艷芬說,禹石沙因地制宜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村民到磚廠、食品廠和建筑工地務工,目前,全村有150余人在外務工。此外,依托老村原址復耕開發,引導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引進種植300畝果桑,打造集采摘體驗、農業觀光、休閑旅游、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業生態旅游觀光點。

甸中鎮:豐收喜采油橄欖

農民群眾忙著采摘油橄欖

一年一度的收獲季如期而至,峨山縣甸中鎮境內萬畝油橄欖迎來豐收,種植基地隨處可見農民忙著采收油橄欖的身影。

走進云南源天生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油橄欖種植基地,阮鳳英夫婦正忙著采摘果子。5年前,他們承包下位于家門口的源天生物集團的110畝地,種下3000棵油橄欖樹,去年開始初掛果。夫妻倆靠在家門口承包土地種植油橄欖,在實現就業的同時,照顧著家中老小。

“今年的油橄欖迎來了豐產,最多的時候每天能收3.8噸果子,整個采收期結束,產量會比去年增加。”在玉溪潤玉油橄欖開發有限公司榨油基地,工作人員普海旭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全鎮有8家公司種植油橄欖,已掛果采摘的4家公司中,3家公司的油橄欖送到該榨油基地榨油。該基地從9月6日開始榨油,不到20天榨了近30噸果子。

“果子從樹上采摘下來,經除葉、清洗、破碎、30度恒溫攪拌、油渣分離等環節,最后才能成為橄欖油,整個流程如果能在24小時內完成,油的品質才是最好的。”普海旭說。

油橄欖是峨山縣“一縣一業”重點打造的特色優勢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玉溪市潤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玉溪潤玉油橄欖開發有限公司、云南源天生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峨山縣茂源經濟作物種植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在甸中鎮發展油橄欖產業。2020年,甸中鎮累計種植油橄欖1.93萬畝。

甸中鎮鎮長倪韜說:“油橄欖樹不僅綠化了荒坡,穩固了水土,帶動了就業,社會效益日益凸顯,還為甸中鎮帶來了經濟效益。”

峨山縣將通過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產業扶持,統籌農業、水利、林草等部門項目資金,實施油橄欖產業PPP項目等舉措,努力將峨山建成云南省木本油料基地縣,將甸中鎮建成油橄欖小鎮。

么邑小組:哈尼梯田種新品

羊街鄉:村民們正忙著收割水稻

金秋時節,元江縣羊街鄉梯田種植的水稻進入收獲期。浪支村委會么邑小組的稻田中一片金黃,村民們忙著割水稻,農業技術人員忙著選點、測量、取樣,為測算該小組今年新品種水稻產量做準備。

“我們選取3個不同的測量點,每個點不少于15平方米,然后計算株數、分蘗數,通過測量選定面積產量,最后測算出畝產量,么邑小組新品種水稻測產折合成干產量每畝達到614.5公斤。”元江縣鄉村產業發展中心助理農藝師楊學寶說,“在水稻栽種上從前期育秧、規范化栽培到中期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我們向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現在農戶收割的水稻是今年合作社從福建引進的新品種,我們在海拔800米到1600米的梯田分別試種,一共試種了200多畝。”元江縣來吉桃李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來吉說。2011年以來,這個專業合作社已帶動農戶恢復梯田3600多畝。

“以前種植的水稻畝產在300到350公斤,效益不好,口感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李來吉說,“今年引進新品種抗倒伏抗病性好、抽穗率高、谷穗飽滿度好。在試種時,合作社與農戶簽訂了合同,按照每公斤6元的價格收谷子,合作社還拿出保證金,如果新品種種植不達標,用保證金補償農戶。”

么邑小組黨支部書記李玉得說:“今年試種的新品種豐收,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已經有村民陸續報名下一年種植這個品種,我們將分批推廣種植新品種水稻。”

據了解,近年來,羊街鄉以特色農業為基礎,調優產業結構,推廣“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引進元江縣態園林果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云南谷雨田發展有限公司,按照一產種植養殖、二產深加工、三產梯田觀光的模式,探索梯田保護與開發的新路子,不斷提高梯田綜合產出效益,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上牟溪沖村:文旅融合繪畫卷

上牟溪沖村風景如畫

上牟溪沖村風景如畫

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碧綠的荷塘、憨態可掬的稻草人……豐收節,在紅塔區高倉街道梁王壩社區上牟溪沖村七號田莊徜徉花海,體味農旅休閑,感受豐收的喜悅。

七號田莊是紅塔區鄉村振興示范項目,自去年8月開園以來就突出田園觀光、民俗體驗等特色,備受消費者追捧。“作為農旅融合的范例,該項目流轉土地1000余畝,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為當地居民帶來租金和工資性收益,不斷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梁王壩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紹武說。

上牟溪沖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山水人文景觀。2015年,通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成“灰瓦白墻青石板、斜紗花窗馬頭墻”的滇中民居145套,完成了姜氏宗祠、牟溪記憶、疊水景觀、教子園、文化長廊、中心廣場等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在鄉村治理方面,上牟溪沖村采取“聽群眾說、向群眾講、帶群眾干、讓群眾享”的方法,積極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共同治理,真正實現了村莊民居美、人居環境美和鄉風民風美。

家園建美了,還得產業興旺,百姓才能富。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梁王壩社區黨總支提出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思路,并引入七號田莊打造第一、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規模示范園。

“七號田莊僅是農旅融合的節點之一,下一步,上牟溪沖村還將打造集觀光、度假、休閑、康養于一體的文旅康養休閑目的地,在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推動群眾思想觀念轉變和村莊整體發展。”高倉街道黨工委書記童進彪說。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躍  崔永紅  李文雯  何蕾  何超  馬蘭  李瑞銘  季永鵬  沈杰  劉黎  特約記者  師云波  文/圖

網站所屬:玉溪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單位地址:玉溪市紅塔區撫仙路86號高新科技大樓A1301室
域名:http://m.blinnpr.com | Email:yxsklkyb@163.com | 電話:0877-2033863
滇ICP備17008377號-1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256號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99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97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