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待遇偏低、崗位設置混亂、職責不明、苦樂不均……近些年來,村級組織選人留人難、職業認同感不高、治理能力不強等,成為全省各地村(社區)共同面臨的難題。
玉溪市先行先試,高起點謀劃、深層次改革,結合2021年村級組織換屆,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制,建立起村干部分工負責、精簡高效的村級組織運行機制,將到村一級的事務歸口以村級黨組織為主渠道負責落實到位,構建起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截至目前,全市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制已走上正軌,全面落實了核定職數內配備班子、“543”的待遇補貼,構建了分工負責、任務明晰的村級組織大崗位運行機制。
強化分工設置
全市村(社區)“一肩挑”比例達99.9%
村(社區)黨總支委員兼任村(居)民委員會委員1355人占比49.63%
村(社區)黨總支委員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1405人占比66.05%
281名村(社區)干部兼任所在村(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或小組組長
鄉村治理模式的重大變革
民政信息員、殘疾人助理員、調解員……一直以來,村“兩委”委員和監委委員之外,各種“員”眾多,有的多達40余個。人員雖多,力量卻是分散的,收入也很少,因此,這些“員”平時的精力都放在家里的勞動生產上,所謂職務形同虛設,導致基層治理能力不強。
“現在,我們把其他‘員’都歸并到兩委委員和監委委員里面來,把零散的結構、分散的力量都歸結到黨組織領導下來,實行崗位分工負責制、坐班制,積極探索出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治理新模式!庇裣形M織部副部長、市委“兩新”組織工委書記宋成杰介紹。
大崗位制實施以來,村級組織除核定的村干部職數和特殊專業技術要求的崗位外,不再單獨設置村級“幾大員”等崗位或單獨聘用輔助人員,統一按“正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副職”(村黨組織副書記、村民委員會副主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委員”(村黨組織委員、村民委員會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設置三類崗位。
各縣(市、區)核定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職數,推進交叉任職,每個行政村按7人、村改社區9人核定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的“兩委”委員、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委員職數,大力推進村黨組織委員、村民委員會委員交叉任職,積極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推行黨組織負責紀檢工作的委員兼任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全市村(社區)“一肩挑”比例達99.9%,村(社區)黨總支委員兼任村(居)民委員會委員1355人、占比49.63%,村(社區)黨總支委員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1405人、占比66.05%;281名村(社區)干部兼任所在村(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或小組組長。
以上的分工設置,強化了村黨組織對本區域內各類組織、各項組織活動、各項工作事務的領導,打破了多年來村級組織分散的崗位設置和以往的管理模式、運行機制。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平甸鄉磨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方蓮華告訴記者,過去雖然人員多,但有事才到村上來,村民辦事找不到人,F在不同了,他們每周上五天班,周末有兩人值班,來辦事的村民隨時能找到人。此外,雖然人員少了,但權責清晰,待遇提高,激發了大家為民辦事的積極性,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村里的事務中。
村級組織良性運行的有益探索
周一上午,新平縣平甸鄉各村(社區)都在集中開例會,總結上周工作并部署本周工作,責任明確、權責清晰,每個人對村務村情清清楚楚。
“大崗位制實施以來,加強了黨在基層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新平縣古城街道錦繡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矣艷瓊曾在社區工作,2018年考入縣國有企業。實施大崗位制后,她又回到了社區工作。她說,自己對社區工作一直很喜歡,現在有了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沒有了后顧之憂,對干好社區工作信心十足。社區8個工作人員分工不分家,松散型隊伍變成了緊密型團隊,大家工作起來精氣神十足。
在推行大崗位制過程中,玉溪市科學設崗定責,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各縣(市、區)實行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按照職責相近、類別相似、任務相當、難易相宜的原則,安排村干部分別負責黨建群團、文書財務統計、農業水利交通、文化衛生計生、綜治調解信訪、安全生產監督、民政民生救濟等工作,逐一制定崗位職責任務清單,明確具體工作任務。
通過實施分工負責制,讓符合條件的村黨組織委員、村民委員會委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村級共青團、婦聯負責人和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負責人或主要成員,初步構建起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鄉村治理體系,黨在基層組織覆蓋的廣度進一步拓展、工作覆蓋的深度進一步提升。
提高財政資金效益的生動實踐
玉溪市采取“多條渠道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資金整合機制,堅持以崗定酬、以勞付酬、以考核兌酬,建立村干部待遇“崗位補貼+績效考核+集體經濟創收獎”的報酬制度,并建立正常增長機制。這樣做既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又提高了村干部補貼待遇標準。
玉溪市級財政研究制定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制資金保障和管理辦法,將各級財政保障的村干部崗位補貼與各級各部門按規定在行政村設定的各類崗位補助經費統一標準下達縣(市、區)財政局,再由縣(市、區)財政局統一整合后下達鄉鎮(街道),建立了規范的資金保障和管理長效機制,保證村干部崗位補貼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達到“543”目標,即正職每人每月5000元、副職每人每月4000元、委員每人每月3000元。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和村民小組組長的同時領取兼職補貼。在各級財政投入到村級人員補貼資金基本保持穩定、或不過多增加財政負擔的基礎上,實現了村干部待遇大幅提升,進一步優化提升村干部的整體結構和綜合素質,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創業激情。
據介紹,全市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35歲以下的1142名,女干部1543名,其中502名35歲以下年輕干部、507名女干部擔任書記、副書記和主任、副主任等重要職務,大專以上學歷的1578名,致富帶頭人1273名,外出務工返鄉經商人員81名,復退軍人415名,年齡、學歷、知識結構明顯改善。
提升村級組織治理能力的有效機制
玉溪市及各縣(市、區)健全制度機制,村級組織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在落實村級大崗位制定職、定崗、定責、定酬的過程中,鄉鎮(街道)黨(工)委指導村(社區)黨組織“一村一策”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公示后上報,逐村批復村干部分工方案和分工負責崗位職責清單;縣(市、區)結合實際健全完善村干部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村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時間不少于20天要求,組織村干部對照崗位職責任務清單開展承諾踐諾,推行村干部“雙述雙評”考核制度,確保村干部履職盡責、發揮作用,構建起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崗位分工機制和務實管用的考核考評制度。
記者在華寧縣甫甸社區采訪時了解到,“兩委”委員進村入戶的時間多了,齊心協力干事的積極性提高了。每個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都公開公示,群眾辦事找什么人一目了然,隨到隨辦。
玉溪市通過全面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實行村級班子成員向黨員、群眾競職、履職、辭職承諾制度,嚴格落實村級“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機制,推動村干部履職盡責,形成了“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扣緊了對村干部選育管用的全鏈條監督管理,在嚴管厚愛中進一步提升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通過推行大崗位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主導作用,統籌整合上級下達村的政策、資金、資源、項目,以村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下去,確保村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
云報客戶端記者:賈云巍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