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紅塔區奮勇拼搏、砥礪前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890.16億元,縣域經濟總量排名全省第六、人均GDP排名全省第一,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紅塔區融入新發展格局,三次產業比重不斷優化,一產為基礎、二產為主導、三產為優勢的產業格局更加突出,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實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從2012年到2020年,人均生產總值由11.72萬元躍升至15.22萬元,增長29.9%;地方財政總收入由13.38億元躍升至37.15億元,增長近2.78倍。到2020年末,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3672元、19988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296戶。
紅塔區各項改革全面發力、不斷深化,發展活力持續釋放。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圓滿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項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區域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0%,成功創建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五縱四橫、四環九互通、兩樞紐”立體式綜合交通網絡,步入高鐵時代。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和城市“顏值”提升工程有條不紊,城市建成區面積達47.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72.5%,城市更新成效明顯。“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廁所革命”成效顯著,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被評為“中國十佳優質生活城市”。
紅塔區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深化各領域黨建工作創新發展,被列為城市基層黨建省級重點創新示范市,基層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堅決肅清余毒流毒影響,突出黨的領導,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紅塔區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向上向好,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法治紅塔”“平安紅塔”建設穩步推進,為玉溪成功創建全國“長安杯”作出積極貢獻。(玉溪日報記者 李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