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黨中央決定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七一”前夕,紅塔區高倉街道高倉社區蔣仕禮、蔣仕金、蔣仕壽、蔣仕信四兄弟獲頒紀念章,在當地傳為佳話。
入黨以來,蔣氏四兄弟不忘初心使命,在各自的領域默默奉獻,以忠誠、干凈、擔當踐行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大哥蔣仕禮,1939年生,1957年參軍入伍,在十三軍39師擔任駕駛員,先后參與抗美援越等相關作戰和保衛任務,1978年轉業到玉溪地區物資局。1960年,因表現優異,蔣仕禮光榮入黨,無論在部隊還是地方,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說:“我們幾兄弟出身于貧農家庭,從小放羊長大,是中國共產黨給了我們希望和新生,黨的恩情我們永遠銘記,我們永遠對黨忠誠。”
二哥蔣仕金,1942年生,1966年入黨并擔任高倉社區一組(六品村)生產隊長,在基層村組一干就是55年。在職期間,他積極探索鄉村經濟發展路徑,組建面條廠,增加群眾收入,帶領六品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他還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于1982年率先建成磚混結構客堂,得到群眾的認可和好評。今年2月,79歲的蔣仕金從小組支部書記任上退下,基層工作50余年,他如此總結自己的工作心得:“莫懶、莫占、莫貪,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唯有如此,群眾才會擁護你,才對得起黨和人民的培養。”
三弟蔣仕壽,1946年生,1971年入黨。1966年,從玉溪農校學習種養技術歸來的蔣仕壽到高倉臺山栽桑養蠶,育苗種樹,綠化荒山荒坡,發展“綠色”經濟。1982年,臺山分包到戶,后因經營不善又由蔣仕壽統一承包11年。“父親最好的年華都奉獻在這130多畝臺山上,他懂技術又熱心,總是無私的把技術教給周邊群眾,他更懂得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公正無私守林護林,還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蔣仕壽的女兒玉溪八中教師蔣翠華說。
四弟蔣仕信,1948年生,1968年參軍服役空軍部隊,1971年入黨。1969年,建國20周年大慶時,編入空軍方陣,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檢閱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當時我們提前三個多月開展集訓,盡管條件艱苦,訓練任務繁重,但想到能代表空軍接受檢閱,就覺得很振奮,再苦再累也值得。”蔣仕信說。他至今珍藏著和戰友在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的合影,并將當時頒發留念的毛主席詩詞視若珍寶。退伍后,蔣仕信轉業到昆明鐵路局客運段工作,于2008年退休。
“在黨61年,我深刻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不會今天的幸福生活。獲頒紀念章,覺得很光榮,黨沒有忘記我們,我們也沒有給黨抹黑。作為大家長,我將加強家德家風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孩子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蔣仕禮表示。“感動父輩對黨對國家由衷的熱愛,父輩的言傳身教讓我們懂得了很多道理,現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已經成為家庭聚會的開場曲,在父輩的感召下,我們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目前家族中已有黨員11人。” 蔣翠華說。(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