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4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玉溪現場辦公會,提出玉溪要努力建設成為滇中崛起增長極、鄉村振興示范區、共同富裕示范區,在各縣(市、區)引發強烈反響。各縣(市、區)紛紛表示,省委省政府現場辦公會為玉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將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認真檢視反思、彌補差距不足,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著力建設好“一極兩區”,絕不辜負期望與重托。
市委常委、紅塔區委書記楊光旭表示,省委省政府玉溪現場辦公會立足新發展階段,明確提出了玉溪的目標定位和發展路徑,科學回答了玉溪未來發展“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紅塔區將切實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落實好現場辦公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好產業發展這個基礎,培育“三張牌”新優勢,大力發展新興主導產業,走高端特色品牌發展之路,做優第一產業,走轉型升級增效之路,做強第二產業,走高效聚集融合之路,做大第三產業,奮力把紅塔區打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抓好城鄉協調發展這個重點,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不斷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和片區項目設計,全力推進城市更新改造,促進城市經濟、城市品質、城市治理、城市融合發展大提升,加快構建工農互補、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城鄉發展新格局;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這個要務,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抓好民生福祉這個根本,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
江川區委書記普光照認為,省委、省政府召開玉溪現場辦公會,幫助玉溪查短板、理思路、明方向,對玉溪“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和持續深化“玉溪之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極兩區”發展定位立足玉溪市情和發展現狀,為新時代玉溪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普光照說:“江川作為中心城區的一部分,服務玉溪高質量發展責無旁貸,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立足實際,發揮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以赴抓落實、聚精會神謀發展,將江川建設成為新型城鎮化引領區、新興產業聚集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和美麗濱湖花園城市,為‘一極兩區’發展定位提供堅實保障。同時,堅決打好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堅持‘一湖一策’精準治湖,努力實現星云湖水質穩定保持Ⅴ類、向Ⅲ類好轉目標。”
“撫仙湖是澄江永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但對標新定位、新要求,我們在撫仙湖保護治理方面還存在短板和不足。”澄江市委書記王軍表示,全市上下將學深悟透現場辦公會精神,心懷“國之大者”,堅定不移扛牢扛實撫仙湖保護治理政治責任,緊緊圍繞水質改善、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改善“三位一體”核心目標,嚴格落實“退、減、調、治、管”要求,全力推進實施流域空間管控、全流域截污治污、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健康水循環體系建設、科學治污、生態修復保護提升、綠色轉型升級七大工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高標準編制實施撫仙湖水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革命性舉措抓好撫仙湖保護治理;積極爭創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抓實抓好撫仙湖保護治理“一湖一策”方案,推動科學、精準、依法治理,確保撫仙湖水質長期保持Ⅰ類。
通海縣委書記李家富表示,通海將認真學習貫徹省委省政府玉溪現場辦公會精神,特別是要深刻汲取杞麓湖事件教訓,堅決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三湖”保護治理工作會精神,發自內心做到“真保護”,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保護好綠水青山;抓緊抓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做到真改、嚴改、快改,克期完成整改,推動“玉溪之變”的通海實踐走深走實;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杞麓湖保護治理統領通海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大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城鎮村莊截污治污,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力爭2022年實現杞麓湖水質脫劣企穩,努力將通海打造成為踐行“兩山”理念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在華寧縣委書記王志華看來,省委省政府玉溪現場辦公會的召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玉溪提供了良方妙策和科學指南。王志華說,華寧全縣上下將充分認識玉溪現場辦公會的重大戰略意義,進一步厘清發展思路,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統一步調,結合華寧“一都兩區三基地”、推進“3+5”產業體系建設的發展定位和工作思路,進一步提升干部政治能力、思想作風,集中全部精力、動員一切力量、鼓足沖天干勁,全力以赴抓貫徹、抓執行、抓落實,以最嚴的政治紀律,確保現場辦公會確定的發展定位、目標、路徑、措施在華寧落實落地,以實際行動交出一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組織、無愧于人民的優異答卷。
峨山縣委書記張名表示,峨山將把省委、省政府的期盼轉化為具體行動,在玉溪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張名說,峨山將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著力構建“323”現代產業體系,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快速形成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全力加快玉昆鋼鐵產能置換項目建設,構建以鋼鐵為核心的新型礦冶產業體系,在建設滇中崛起增長極上作貢獻;將加快以油橄欖為主導的“一縣一業”產業發展,以化念鎮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為重點,積極打造縣、鄉、村三級示范點,努力建成全市鄉村振興示范縣,確保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前列;深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縣城提質擴容、新型城鎮化等民生工程,力爭通過5至10年努力,實現縣城聚集10萬人口、建成區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0%以上目標,確保到2025年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以上,在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上不掉隊。
“省委、省政府對玉溪的發展寄予厚望,作為玉溪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新平必須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開拓進取、擔當作為,以真本事、硬作風抓落實、促發展。”新平縣委書記鄧皓表示,新平將著力做品牌、壯主體、轉模式、深加工、強外貿,建設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著力攻堅產業升級、項目建設、創新驅動,不斷建鏈延鏈強鏈,建設云南綠色礦冶集聚區;著力推動產城融合、要素提升、業態創新、高端引領、開放合作,打造“大健康+全域旅游+康養小鎮+特色小鎮+美麗縣城”鏈條,建設中國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時,全力構建礦冶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旅游文化現代服務業3個百億級產業和裝備制造、生物資源加工、輕工制造、清潔能源4個十億級產業的“3+4”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助推玉溪“一極兩區”建設。
元江縣委書記瓦慶超認為,立足元江亟待發展實際,要舉全縣之力,加快構建“一核兩帶三區”的生產力空間新格局,全面提升經濟綜合實力。瓦慶超說,元江將繼承發揚勤勞質樸、敢為人先、團結奮進、開放包容的元江精神,以縣城為載體,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數字經濟,建設縣城經濟發展核心區;圍繞元江流域特色生物資源布局全產業鏈,構建熱區經濟發展帶;依托昆磨高速等交通網絡,以紅河谷農產品物流與交易園區為節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構建對外開放發展帶;以因遠和咪哩為主,做活綠色礦冶和綠色能源兩篇文章,打造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區;發揮哈尼梯田產業及文化優勢,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和旅游文化業差異化、精品化發展,打造生態涵養發展區,在“一極兩區”建設中擔當作為,展現元江精彩。
易門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張洪坤談到,易門將借助良好的區位及生態環境優勢,著力打造昆玉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滇中菌鄉山水公園城及西南循環經濟科創城。依托各鄉(鎮、街道)資源稟賦及產業特色,著力構建縣域發展核心區、熱區產業發展帶及山區經濟產業帶“一核兩帶”;著力發展壯大產業,重點打造3個百億級、5個十億級產業,構建“3+5”產業體系;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推動鄉村振興;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著力建設美麗易門;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用好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以黨史激發奮進之力,持續深化“玉溪之變”,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創造易門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