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溪市創新管理方式,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強化法治思維,嚴格執法監管,促進撫仙湖保護治理工作全面提檔升級,湖泊水質穩定保持Ⅰ類,生態文明建設和流域經濟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整合河(湖)長、街長、路長、山林長的職責,創新推進“網格化+信息化+市場化”管理模式。健全“網格化”體系,構建保護管理責任網格體系,特別是在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上,壓實各級網格責任人的職責,先后投入資金34.5億元,建成Ⅰ檔村148個、Ⅱ檔村143個、Ⅲ檔村30個,打造星級旅游廁所46個、普通公廁128個、戶廁12408個,落實保潔員1213名,建成垃圾收集轉運站9座,處理垃圾6.2萬噸;推進“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控制等手段,推進“智慧三湖”一期項目建設,撫仙湖流域感知層設施設備安裝調試及信息化數據平臺搭建加快推進,智能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平臺初具雛形;實施“市場化”管護,落實管護資金1180.44萬元,推行河、湖、庫、渠清淤保潔管護市場化,對建成的12個生態環保項目(23條河道、57塊濕地)實施常態化管護,工程生態效益逐步顯現。
劃定“三湖”生態保護紅線、禁止開發區和保護岸線,撫仙湖流域保護和科學利用專項規劃已通過省規委會審議,并經玉溪市政府批復實施。加快實施“四退三還”,一次性啟動沿湖2.2萬人生態移民搬遷安置,群眾簽約率達96.7%,累計拆除房屋113.84萬平方米,城區1號安置區、矣舊安置區、孤山牛摩1號安置區安置房開工建設。一級保護區內38家中央、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和私營企業全部退出,關閉餐飲住宿服務業經營戶153戶、砂石料場和磚廠等37個。
先后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對撫仙湖保護范圍內限制畜禽養殖、非機動船入湖、水生生物放生、建設項目審查、徑流區林業生態修復等進行規范。始終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嚴格執行水量年度調度計劃,2020年下達取水總量控制計劃1075萬立方米,目前共取水596萬立方米,征收水資源費84.2萬元。制定實施開湖封湖方案,開湖期間辦理捕撈許可證1177本,收取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109.91萬元。
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創新執法方式,改進監管方法。運用“釘釘河長通”探索開展網上執法,建立聯管聯動執法監管機制,著力解決環境執法監管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加大綜合行政執法力度,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依法治湖護湖的執法氛圍不斷鞏固。2020年1月至9月,撫仙湖綜合執法部門共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47件,收繳大小網具5762張、地籠2604個、推進器12臺、泡沫(輪胎)筏85個、竹竿325根,清理漂浮、沙袋400余個,勸阻入湖游泳2465人次,勸阻未穿救生衣入湖1576人次,全面整合生態環境、水利、撫管、水文等部門資源,建立撫仙湖水質監測預警機制,發布水質監測預警7期。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躍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