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達利食品入圍全省綠色食品10強企業,磨漿農業、萬綠生物、貓哆哩3家公司入圍全省綠色食品20佳創新企業,滇雪糧油公司新增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成功躋身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行列以來,我市突出優勢產業,全方位打造“綠色食品牌”,在特色產業、品牌建設、龍頭培育、市場開拓、平臺建設和服務保障上邁出堅實步伐。
特色產業量效齊增,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增長勢頭強勁。我市全力推進“一縣一業”和6大產業建設。紅塔區、江川區重點發展花卉,通海縣重點發展蔬菜、花卉,澄江縣、華寧縣、新平縣、元江縣重點發展水果,易門縣重點發展食用菌,峨山縣重點發展生豬。2018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151.3億元、增長6.3%,增速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通海縣、新平縣、紅塔區分別被認定為云南省第一批蔬菜、柑橘、花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畜牧業發展上,全面完成禁限養區劃定,關閉或搬遷養殖場戶81戶,加快推進華西希望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建設。
品牌建設成效明顯。我市實施“綠色食品”品牌發展戰略,強化“三品一標”認定認證、拓寬綠色食品銷售渠道,集中力量培育“玉溪花卉、玉溪柑橘、玉溪露地蔬菜、元江芒果、紅塔區小香蔥、通海禽蛋、易門食用菌”等區域性公共品牌產品,成為玉溪農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全市現有“三品一標”農產品203個,云南名牌農產品27個,全市5個農產品(“云秀”牌月季鮮切花、“錦海”牌月季種苗、“宏斌”牌小米辣、“高原綠洲”牌高山娃娃菜、“褚橙”牌珍品果)榮獲全省2018年綠色食品“10大名品”品牌。2019年力爭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20個、云南名牌農產品3個。
龍頭培育取得新進展。我市推進以企業為龍頭、合作社為骨干、農戶為基礎的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鼓勵建立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促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發展、融合發展。2018年,全市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戶。新增家庭農場188個(累計109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32個(累計932個)。新增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5.74萬畝(增長12%)。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341.6億元(增長10%),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1.37∶1(不含卷煙)。全年簽約重點產業招商項目8個,在建項目229個,引進市外國內資金124.1億元。
市場開拓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在上海、深圳建立了玉溪農產品營銷中心,“通海蔬菜”直供北京華聯超市,玉溪高原特色農產品銷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同時,加快推進通海楊廣智慧農業小鎮國際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積極拓展水果、蔬菜、鮮花、糧油、野生菌等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渠道,培育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72戶,建成物聯網示范企業5戶,培育年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農業電商企業6家。
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科研支撐平臺不斷完善。創建了1個國家級、3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及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截至目前,8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綠色食品加工科技成果研發和轉化。打造國際一流的交易平臺。加快玉溪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云南高原農產品集配中心、通海農產品國際冷鏈物流園、元江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建設,設立境外農產品直銷點29個。
為推進農業綠色生產,我市從確保產地安全、推進綠色種養、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方面推進。建立健全全市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完成撫仙湖徑流區5.8萬畝耕地統一流轉,實施輪作休耕,推廣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全市化肥、農藥施用量分別減少7.2%、7%,其中“三湖”徑流區分別減8.9%、12.5%。我市還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達98.6%,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入網企業達112家,入網農產品260個。 (玉溪日報記者 陸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