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將玉溪建成西南高原生態特色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我市按照因地制宜、分區施策的原則,重點發展種養循環發展區、優化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區、保護發展“三湖兩庫”及生態保護區,確定不同區域的農業綠色發展方向和重點。
記者從農業部門獲悉,種養循環發展區主要指東南壩區,包括紅塔區、江川區、通海縣、澄江縣、華寧縣,該區域農業發展基礎良好,農業生產潛力大。區域發展模式堅持產能為本、種養結合、兼顧生態,穩步提升產能,加強化肥農藥減施和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推廣種養循環模式和水旱輪作模式,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適度規模養殖農戶為主體,推廣“種植(秸稈)—飼料—畜禽養殖—糞便—有機肥—種植”、“菜—沼—畜”、“牛—沼液—牧草—葡萄—牛”等新型種養循環模式。推行干清糞、秸稈還田、沼氣發酵、有機肥等工藝技術,推進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的種植模式;水旱輪作模式重點在烤煙種植區實行“蔬菜—水稻”、“烤煙—油菜”輪作模式,完善農田主干道、機耕道、溝渠等重點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增強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山地特色農業區主要指西北山區,包括新平縣、易門縣、峨山縣、元江縣,該區域綠色水果、生物藥原料等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區域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立足資源環境稟賦,以發展生態保育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為重點。推廣林下立體循環模式和林木結合模式。在核桃種植區,推廣樹下種植魔芋、藥材等低矮稈作物,收獲后秸稈等廢棄物粉碎還田,推進立體種植。推廣以核桃栽培為主體樹下散養土雞的立體復合模式。在草原地帶,根據環境承載力,發展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家畜養殖業,配套推廣草地植被改良、家畜宿營法放牧等技術,實現林牧結合。
“三湖兩庫”及生態保護區主要指“三湖兩庫”(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東風水庫、飛井海水庫)及新平哀牢山、通海秀山、峨山錦屏山、澄江帽天山等生態保護區。該區域在生態建設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生態環境脆弱、“三湖兩庫”保護壓力大。區域內生物、水資源豐富,休閑觀光農業初具產業形態。重點推廣生態涵養模式和農旅結合模式,結合玉溪市美麗鄉村建設,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推廣休閑采摘、池塘垂釣、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休閑農業模式,培育一批特色明顯、設施完備、服務優良的經營主體,推進農村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玉溪日報記者 陸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