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完善生態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氣綜合治理,實施好“三湖”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和撫仙湖全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深入推進森林玉溪等“六大工程”建設,大力實施空氣質量提升行動,繼續推進水土流失預防治理等生態工程,著力構建綠色生態屏障。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用法律和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讓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玉溪最靚麗的名片、最具魅力的金字招牌。
產業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和玉溪發展的現實需要,規劃建設“四帶多園”,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打造昆玉——玉元經濟帶,帶動玉溪高新區、紅塔工業園區、研和工業園區、大化產業園區、新平礦業循環經濟特色工業園區、元江工業園區發展;打造“三湖”生態經濟帶,帶動通海、江川、澄江、華寧綠色經濟和江川航空物流園、通海高原特色農業物流園、五金產業園發展;打造滇中高速環線經濟帶,帶動華溪高原特色水果經濟園、高魯山生態休閑文化旅游園、甸中——十街生物產業園、華寧工業園區、易門工業園區發展;打造紅河谷——綠汁江熱區產業經濟帶,帶動易門、峨山、新平、元江熱區資源開發。堅持做大增量與優化存量齊抓共進,在兼顧其他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發展壯大“七大產業”,全力打造玉溪經濟升級版。力爭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10%。
“五網”設施建設。抓住機遇,全力構建內暢外通的路網、快捷便利的航空網、區域性的能源保障網、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網、共享高效的互聯網。認真規劃建設彌勒—玉溪、玉溪—楚雄、武定—易門,著力構建以晉寧—紅塔區、澄江—江川、江川—通海、大開門—戛灑、元江—蔓耗為骨架的滇中環線高速公路網。積極推進玉磨鐵路建設,力爭兩年內啟動建設撫仙湖環湖軌道交通。加快江川通用、貨運機場推進步伐,認真實施好以水源、城鎮供水和污水處理工程為重點的水利項目建設,著力抓好油氣、電力和互聯網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設。
城鄉建設。加快“三湖”生態城市群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以棚戶區改造、綜合管廊和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建設為抓手,以中心城區“十大工程”建設為龍頭,著力打造澄江、峨山兩個示范縣城,重點推進廣龍旅游小鎮、寒武紀小鎮、紅塔古鎮等18個特色城鎮建設。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增綠添色、點亮玉溪的工作,作美廣大鄉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民生改善。始終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進民生福祉作為著力點,堅定不移地實施脫貧攻堅、教育提質惠民、創業促進就業、城鄉居民增收、社保擴面提標、健康養生養老、人口均衡發展七大民生工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