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金燦
“十三五”期間,洱源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生態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轉型發展取得基礎性成效,城鄉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民生保障得到全面性提升。在新的起點上,必須認真總結“十三五”,科學謀劃“十四五”,匯聚全力推進生態洱源、綠色洱源、暢通洱源、美麗洱源、幸福洱源、活力洱源和平安洱源建設的強大力量,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要貫徹新理念
認清發展新形勢。洱源當前正處于持續推進洱海源頭保護治理、加快產業轉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期,從困難和挑戰分析,洱源縣仍面臨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繁重,縣域經濟基礎薄弱,經濟增長支撐不足,產業轉型發展推進緩慢,地方性政府債務沉重等難題。從機遇上看,“十四五”時期,國家和省州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洱源縣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找準發展新定位。進入“十四五”時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決策部署,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鄉村振興等重大歷史機遇,結合洱源縣情實際,創造性落實“生態立縣、基礎固縣、農業穩縣、康旅強縣、改革活縣”的發展思路。
實現發展新目標。當前,“十四五”發展藍圖已經繪就,重要的就是圍繞“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新改善、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基礎設施得到新加強、城鄉建設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改革開放釋放新活力、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的目標,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民生保障服務體系,奮力開啟新征程。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要落實新舉措
堅持生態優先謀發展,推動洱海源頭保護治理取得新成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和“守住守好洱海”的殷殷囑托,緊緊圍繞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范樣板目標,抓實和強化源頭保護治理項目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河(湖)長責任、環保設施效益發揮和環境執法等五項工作,確保消除入洱海河流Ⅴ類及以下劣質水體,為實現洱海水質持續穩定向好作出洱源貢獻。
堅持鞏固提升謀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迅速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平臺、三機制”四個專項行動,啟動實施一批鄉村振興試點村,積極爭取列入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力爭取全省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打造有特色、有韻味的“鄉愁”鄉村。
全力保障民生謀發展,推動公共服務水平取得新提升。完成縣疾控中心、縣醫院感染病區等建設,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深入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積極爭創“國家衛生縣城”。全面完成義務教育“薄改”、洱源職中教學實訓樓等項目建設。全力抓好穩崗保就業工作,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要展現新氣象
強化思想政治建設。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到黨的建設全過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強化理論武裝,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精心組織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引導全縣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強化隊伍建設。持續推進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五大體系”建設,堅持好干部標準選人用人,形成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鮮明導向。建立健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機制,旗幟鮮明支持實干者、鼓勵探索者、寬容失誤者。以落實蒼洱人才“霞光計劃”為抓手,鼓勵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洱源獻計獻策、助力發展。
強化紀律建設。始終保持嚴抓嚴管的政治定力,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動紀律教育常態化。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持續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堅持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作者系洱源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