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記者從云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第100巡新聞發布會獲悉,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自2011年啟動至今,已圓滿完成了99次聯合巡邏執法任務,航程56100余公里。累計護航商船2000余艘次,救助遇險商船130艘536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實現湄公河江面劫持商船案件零發生。
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執法合作關系日益密切,合作領域不斷深化拓展,有力維護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穩定,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已成為區域執法合作典范。
機制:每月一次聯合巡邏、護航商船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機制是2011年湄公河“10·5”案件發生后,四國執法主管部門為應對湄公河流域安全挑戰、維護發展環境、重振航運信心,共同研商建立的第一個由不同國家在國際河流開展聯合執法的安全合作機制。
該機制以每月一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勤務為依托,從云南西雙版納出發,沿瀾滄江—湄公河中緬界河、老緬界河,抵達老緬泰三國交界的金三角水域,主要開展護航商船、多邊交流、聯合執法等工作,共同維護337公里湄公河國際航道及沿岸安全穩定。
次數達99次 航程56100余公里
代表中方參與四國聯合巡邏執法任務的是云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該隊自2011年成立以來,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機制為依托,不斷深化共商共建共享機制,搭建與瀾湄國家開展執法安全合作的平臺,努力促進瀾湄地區安全穩定。
截至目前,中老緬泰四方共開展99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勤務,累計派出執法人員15818人次,執法船艇787艘次,航程56100余公里。
目標:實現湄公河流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九年來,中方始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把實現湄公河流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作為開展聯合執法的共同目標。
一是圍繞統一協調行動,在云南西雙版納建立了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四國聯合指揮部,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規則與制度規定,中方在云南西雙版納組建了水上巡邏總隊,老撾、緬甸、泰國三國分別在老撾波喬省和南塔省、緬甸大其力地區、泰國清萊府等地沿湄公河一線建立了四國聯合執法機構和聯絡點,為維護湄公河流域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是圍繞強化快速反應,實施了互聯互通工程,在四國執法部門建設開通勤務指揮室,實現了視頻實時互聯;沿湄公河航道建設應急通聯體系,配合衛星通訊、海事甚高頻等為船只提供報警求助。
三是圍繞提升執法能力,四國執法部門在執法合作交流中守望相助,積極開展警務實戰、執法辦案、語言文化、船艇技能等方面交流活動,相互學習借鑒,執法隊員綜合能力素質得到提升。
九年湄公河江面劫持商船案件零發生 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
九年來,中方始終堅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把增進戰略互信,實現互利共贏,凈化湄公河航道,作為第一要務。
一方面,大力開展見警行動。在聯合執法的基礎上,四國執法部門建立了水陸聯合查緝、分段巡邏、船艇聯勤駐訓等一系列子機制,通過中老、中緬、老緬、老泰等分區域分航段的聯合巡邏、聯勤訓練、水陸查緝等,確保了執法船艇每月有25天在江面巡邏,見警率達到80%以上,將湄公河由原來的單邊管控提升為雙邊、多邊聯合管控。
另一方面,全面深化護航行動,四國執法部門通過設立報警求助站、報警電話,開展護航商船等方式,累計護航商船2000余艘次,救助遇險商船130艘536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
2011年機制運行以來,實現了湄公河江面劫持商船案件零發生,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翻了2翻,旅游人數年均增長20%以上。
從三大方面開展流域治安突出問題整治 打造區域警務合作典范
九年來,中方始終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積極開展流域治安突出問題整治,全面加強湄公河流域的行動力建設,努力打造區域警務合作典范。
一是完善警務合作機制,圍繞聯合行動、案件辦理、遣返引渡等工作需要,四國執法部門先后建立了聯合巡邏執法交流、案件協作等多個雙邊或多邊機制,形成了聯合打擊湄公河流域違法犯罪活動的一系列行動指南。
二是強化違法犯罪打擊,圍繞治安突出問題,四國執法部門持續開展掃黑除惡、聯合禁毒、邊境整治等專項行動,有效凈化了治安環境。
三是提升沿江安保能力,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開展瀾湄合作,不斷推進四國執法部門合作力度,拓展執法合作的形式和內容,以沿江的執勤點、聯絡點為依托積極開展執法合作交流,流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未來:讓湄公河成為平安、友誼、合作和繁榮之河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2011年12月首次巡航至今,從無到有、從一到百,一路艱辛、一路發展,有力維護了國家安全和湄公河流域穩定,有效提升了瀾滄江—湄公河沿岸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為地區繁榮作出了應有貢獻。
云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中方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作風,與老緬泰三國執法部門一道,推進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工作不斷發展,努力讓湄公河成為一條平安之河、友誼之河、合作之河、繁榮之河,為流域安全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云南網記者 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