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數達到1325.22萬人,比去年增加101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需轉移就業人數就達283.05萬人。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省外出貧困務工人員還有回流現象發生,給我省貧困勞動力就業造成新難題。
面對種種困難,我省各地人社部門積極行動,形成合力,尋找應對之策。部分縣市人社部門釆取穩崗就業“預制回流”,技能培訓轉崗再就業,增加就業渠道等舉措,幫助貧困勞動力順利就業。
穩崗就業出實招
“我們將貧困戶勞動力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少部分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出現歇崗回流情況后,我們積極采取了相應的轉崗辦法來穩定就業。同時,對市內回流問題,我們加大對企業支持幫扶以實現穩企穩崗就業。”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社局副局長李紅英透露,目前,該縣通過省人社部門與省外人社部門達成“對口勞動力轉移就業轉崗協作”,優先保障外出貧困勞動力和回流人員轉崗就業。
祿勸縣洗馬塘扶貧搬遷點的村民龍大媽介紹,她的兒子、兒媳在上海打工,今年4月,工廠停工,兩人只好作回鄉打算。得知情況后,縣人社部門在云南省及上海市人社部門的幫助下,又在其他企業為他倆找到工作。
另一貧困戶龍敏華兩兄弟長期在縣城企業打工,龍敏華說,他在附近的種植基地工作,目前從事農業產業的務工人員回流較少,而企業制造行業務工人員回流較多,特別是出口企業。對此,李紅英表示,針對縣內回流問題,首先是穩企業保崗位。該縣對小微企業、困難企業實施降社會保險費、免社會保險、減辦征收社會保險、緩交社會保險延長繳費時間、返還社會保險等措施減少企業負擔,讓企業復工復產。
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已達175429人。轉移就業率達65.9%,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3226人,轉移就業率達82.2%,實現轉移收入3.2億元。
點餐式培訓助就業
“我長期在外做過鋼筋工、電焊工等,今年受疫情影響不想再外出打工,想在縣城周圍找份適合的工作,可本地建筑行業用工有限,其他行業自己又不會,只能在家待業。4月份,政府針對貧困戶和回流人員的意愿,結合當地用工需求,舉辦了家畜(禽)飼養技術、田間蔬菜種植管理等農業方面的培訓,培訓結束,直接對接產業基地,輕松找到一份蔬菜種植管理的工作,干了兩個多月,平均工資在3500元左右。”元謀縣甘塘社區A組團的水庫移民脫困戶趙文明介紹說,像他這樣經過培訓的學員有80多人找到工作。
據元謀縣人社局副局長段繼銘介紹,為提高貧困人員外出務工就業能力,人社部門按照“缺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對貧困人員和回流人員開展“培訓+招聘”活動,變傳統技能培訓為“技能培訓+企業招聘”,在技能培訓結業后舉辦現場招聘會或現場推送就業崗位,實現培訓學員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提高技能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
截至目前,該縣對不愿外出貧困人員開展安保服務、家政服務、居家養老、家畜(禽)飼養技術、田間蔬菜種植管理、動物疾病防治等培訓,組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以生豬養殖、果樹種植、蔬菜種植為主要內容的技能培訓,共辦22期培訓班后,1002人得到培訓,其中參加以種植為主培訓成功就業的人數達三四百人,他們在本地蔬菜、水果基地找到了工作。
扶貧車間發揮大作用
“5月份扶貧車間一復工,我就被叫回來上班了。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讓家里的生活有了保障。”家住雙柏縣妥甸鎮九石村的貧困戶楊玉蘭高興地說。為保障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人員返崗就業,雙柏縣以扶貧特崗托底安置、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引導創業帶動就業、外出務工獎補政策等措施,拓寬就業渠道。
從該縣人社部門了解到,為進一步發揮政策效應,激發貧困勞動力內生動力,鼓勵更多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主動外出務工,該縣對外出務工人員給予外出務工獎補、一次性生活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等獎勵政策,截至8月6日,全縣共有717人申報外出務工獎補49.08萬元,有2人申報一次性創業補貼1.6萬元。
除此之外,創業擔保貸款也成為穩就業的有力幫手。針對貧困群眾實行優先受理、優先考察、優先放款的“三優先”政策傾斜,提供創業指導培訓、項目評估指導和創業貸款扶持,以解決缺資金技術難題,幫助勞動力自主創業。
同時,該縣積極開發扶貧車間和增加公益性崗位,通過增加“家門口”就業崗位,實現特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增收和照顧家庭兩不誤。
截至目前,雙柏縣共創建就業扶貧車間10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115人,資金扶持自主創業10名。優化鄉村公益性崗位2000個、扶貧特崗600個、城鎮應急公共服務崗50名,為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人員兜底就業作保障。
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共有就業扶貧車間2095個,已有1640個就業扶貧車間復工生產,實現易地搬遷勞動力轉移就業15.44萬人。同時,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開發了13.56萬個鄉村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27.29萬人。
云南網記者 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