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市勐卯鎮勐力村村民楊善相在當地屬于搬遷戶,沒有土地無法從事種養殖業。沒有文化、年紀偏大,也不能外出務工。“村里有大片優質的竹林,自從瑞麗市金土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來到村里,帶領我們一幫沒有土地沒有外出務工能力的貧困戶開始從事竹產業后,全家每年收入可以達到8萬。”楊善相說。
原來在勐力村,像楊善相一樣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因地制宜,通過利用當地優勢資源,龍頭企業帶動的方式,產業扶貧之路助力村民拔窮根。
今年以來,云南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強化工作措施,扎實推進產業扶貧工作,鞏固提升扶貧成果成效顯著。今年上半年,全省產業覆蓋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貧困戶168.53萬戶,產業覆蓋率達100%;全省各類帶貧新型經營主體達2.85萬個,帶動貧困戶168.03萬戶,主體帶動率達99.71%。
因地制宜 扶貧產業穩步發展
為貫徹落實好《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扶貧的指導意見》,扎實推進全省特色產業扶貧工作,確保2020年完成產業扶貧既定目標。2018年,省產業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云南省特色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通知明確,到2020年,全省88個貧困縣(市、區)建立起穩定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特色產業對貧困縣、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實現全覆蓋,由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項以上產業增收項目等。
三年來,我省全面加強貧困地區春耕生產技術指導和物資協調供應,貧困地區完成春播面積4178.4萬畝,同比增164.8萬畝。26個扶貧主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種植業方面,茶葉、蔬菜、咖啡、堅果等特色產業面積持平略增,中藥材、水果、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加快,同比增157.8萬畝;養殖業方面,肉牛存出欄同比增2%、3.2%,生豬存出欄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堅持生產、銷售“兩手抓”,開通云南“抗疫助農”產銷信息服務平臺,對接省外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
斬斷窮根 帶貧主體質量明顯提升
廣東溫氏集團與紅河州人民政府正式簽訂 “300萬頭生豬產業化養殖基地”項目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 82.26 億元,到2023年實現年上市肉豬300萬頭的目標。近年來,溫氏公司把生豬養殖與產業扶貧緊密結合,創新合作養殖模式,實現資產化、股份化、產業化,將貧困戶精準對接到產業鏈上,長期穩定分享產業發展紅利,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溫氏產業扶貧之路。
針對蒙自市芷村鎮和水田鄉、個舊市卡房鎮和保和鄉貧困戶自身散小弱和缺乏經營管理能力等問題,當地政府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發展合作經濟。合作社與鑫龍公司合作捆綁后再與溫氏公司開展合作,合作社和鑫龍公司按49%和51%入股比例共同出資建設養殖場,經營管理由鑫龍公司負責,生產經營利潤按股分紅,合作社利潤按章程約定分配給入社貧困戶。四個鄉鎮共投資約 2300 萬元建設高效化豬舍,年可出欄肉豬 31600 頭,直接帶動 926 戶貧 困戶戶均年增收 3000 元。
今年,省農業農村廳對全省4421個帶貧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運行監測,3月底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基本實現全面復工,目前吸納貧困人口就業2.87萬人,帶動貧困戶增收32.24億元。1380家涉農企業被納入穩產保供“菜籃子”重點企業名單制管理,獲得貸款40.7億元,享受原有貸款利率下浮10%的優惠政策。組織開展農民合作社“空殼社”清理行動“回頭看”,全省注銷“空殼社”2410個、指導規范辦社2051個。
科技服務 讓扶貧工作顯質量
2018年,貢山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73戶8892人, 貧困發生率為 31.2%。當地立足山區豐富的森林資源,依托豐富蜜源和蜂源,瞄準中蜂蜂蜜較好的市場優勢,發展脫貧攻堅路上的中蜂養殖產業。
產業發展自然資源好,想要發揮最大效益,需要優質企業及農業科技的幫扶。當地緊盯養蜂的關鍵時間節點、對象和區域,多次邀請養蜂專家就養殖技術、基地建設和管理開展技術服務培訓。邀請云南黃老爹蜜蜂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就獨龍蜂飼養技術、標準化生產管理、產品采收、貯藏等內容進行培訓;邀請青島姜岐中華蜜蜂研究院開展養蜂培訓等。以技術為驅動,擯棄老舊養蜂模式,走“基地”規模化、商品化和產業化之路,有效提高提升了中蜂的產量和質量。
如今,全省各地產業扶貧工作推進中,充分發揮了產業技術體系的作用,結合各地實際,建立產業扶貧專家庫。目前,我省已組建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436個,聘用產業發展指導員2.86萬人,到戶指導服務117.03萬人次。開展“抗疫情、保春耕、促生產”遠程技術指導服務,錄制上線農業技術培訓系列短視頻49個,組織48名專家通過云上智農APP培訓貧困戶6.3萬人。大力推廣“云嶺牛”“云上黑山羊”等具有云南自主知識產權的畜禽新品種,“云嶺牛”養殖覆蓋31個貧困縣,存欄達25萬頭;“云上黑山羊”養殖覆蓋63個貧困縣,存欄達200萬只。
資金到位 產業興村莊美
今年以來,認真落實省委一號文件中“貧困縣要將不低于30%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用于支持產業扶貧”的政策要求,全省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85.71億元,占整合涉農資金41.5%,較2019年提高7.28個百分點。加強項目調度管理,截至6月底,全省2019年產業扶貧項目完工率達90.3%,2020年項目開工率達77.4%。
資金到位率高,產業有序發展,我省各地村容村貌持續改善。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和村莊保潔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鶴慶縣多措并舉,建立起一套群眾認可、成效明顯的垃圾清運和村莊保潔長效機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積極成效。龍陵縣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合力攻堅,扎實推進入戶路和農戶庭院硬化工作,全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2018以來,龍陵縣共完成入戶路及庭院硬化171.42萬㎡,成為看得見、用得著、落到實處的惠民工程。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我省正梯次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大力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建立問題排查檢查及工作通報制度,發布“紅黑榜”,農村“臟亂差”現象明顯改善。目前,全省共改造建設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公廁1036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431038座。截至6月底,全省排查檢查自然村12.8萬個,已達1檔標準11.5萬個,達標率為89.8%。
云南網記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