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日前召開的第十七次會議獲悉,近年來,我市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積極推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基層、醫療衛生資源下沉鄉村、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軟硬件水平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為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我市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逐步解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醫療設備不足的問題,目前全市多數鄉(鎮)衛生院配備了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動態血壓監測儀、動態心電監測儀、便攜式彩色B超等先進醫療設備,完善了村衛生室診斷室、觀察室、治療室、藥房等設施,還按標準化衛生室配置了健康一體機、冷鏈專用冰箱、健康檔案管理專用電腦等設施設備,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在探索創新“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盡量少生病”的惠民措施過程中,我市認真落實中央、省各項基本醫療惠民政策,并結合玉溪實際制定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補償政策,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保障能力。在“看得起病”方面,堅持對不同的醫療機構實行差別化的醫保支付政策,通過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參保人員醫保待遇水平,不斷擴大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范圍;在“看得好病”方面,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每個行政村均有一所標準化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建設達標率達100%;在“方便看病”方面,讓廣大老百姓就近就便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全面推行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一單式”即時結報等措施,進一步方便貧困群眾看病就醫,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中,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和肺結核患者管理率均超過95%;在“盡量少生病”方面,突出“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服務、衛生監督執法、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四個重點開展疾病預防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經費由2009年的每人15元提高到2018年的每人55元,服務項目由9類增至12類,群眾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獲得感穩步提升。目前,全市共組建1023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共簽約977633人,農村人口逐步享受到了一體化、連續性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康復在基層”的就醫秩序。
通過強有力的措施,全市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77.27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全市共有67個鄉(鎮)衛生院,編制病床1913張,每千人口擁有衛生院床位達1.24張,基本解決了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和群眾就近就便看病難題。(玉溪日報記者 白誠穎)